抑郁症≠玻璃心:揭开情绪“感冒”的真相
2025-7-4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抑郁症这个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然而,许多人对抑郁症存在误解,将其简单归结为“玻璃心”“想太多”,认为患者只是心理承受能力差,不够坚强。但实际上,抑郁症是一种复杂且严重的精神疾病,远非一句“玻璃心”所能概括。它就像一场来势汹汹的情绪“感冒”,但比普通感冒更难治愈,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巨大影响。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揭开抑郁症的真相。
一、抑郁症:被误解的“情绪杀手”
当我们听到有人说自己得了抑郁症时,脑海中可能会浮现出一个敏感脆弱、爱抱怨的形象,甚至会有人说“别矫情了,坚强点就好了”。这种误解源于对抑郁症本质的不了解。抑郁症并非单纯由心理因素导致,它是生物、心理和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大脑中神经递质的失衡是抑郁症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5 - 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它们在调节情绪、睡眠、食欲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当这些神经递质分泌不足或功能异常时,就可能引发抑郁症。例如,5 - 羟色胺水平降低,会让人感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失眠等。此外,遗传因素也在抑郁症的发病中占有一定比例。研究表明,如果家族中有抑郁症患者,其亲属患抑郁症的风险会比普通人高出数倍。
在心理层面,人格特质和童年经历也与抑郁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具有神经质人格特质的人,更容易体验到负面情绪,对压力更为敏感,也更易患上抑郁症。而童年时期经历过创伤,如被虐待、忽视、父母离异等,会在潜意识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增加成年后患抑郁症的概率。
社会环境因素同样不可忽视。长期的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紧张、经济困难、重大生活事件的打击,如亲人离世、失业、失恋等,都可能成为抑郁症的诱发因素。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高强度的竞争和快节奏的生活,心理负担日益加重,这也是抑郁症发病率不断上升的原因之一。
二、抑郁症的症状:不只是“心情不好”
抑郁症的症状表现多样,远远超出了人们对“心情不好”的认知。除了持续的情绪低落,患者还可能出现显著而持久的兴趣丧失,曾经热爱的活动,如绘画、运动、阅读等,如今都提不起任何兴趣。在生理上,抑郁症患者常伴有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多梦、早醒等,睡眠质量的下降又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精神状态和日常生活。食欲改变也是常见症状,有的患者会食欲不振,体重明显下降;而有的患者则会暴饮暴食,体重增加。此外,患者还可能感到身体疲劳、精力不足,即使经过充分休息也无法缓解。
在认知方面,抑郁症患者往往存在消极的思维模式,对自己、对世界、对未来都持有悲观的看法。他们会过度自责,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对任何事情都感到无能为力,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这些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社交生活,使他们逐渐脱离正常的社会轨道。
三、抑郁症的治疗:多维度的“心灵修复”
抑郁症虽然可怕,但它是可以治疗的。目前,抑郁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等多种方式。药物治疗是通过服用抗抑郁药物,调节大脑中的神经递质水平,缓解抑郁症状。不同类型的抗抑郁药物作用机制不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并根据病情调整剂量。心理治疗也是治疗抑郁症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有认知行为疗法、人际治疗、精神分析疗法等。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面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人际治疗则侧重于改善患者的人际关系,解决人际冲突;精神分析疗法通过探索潜意识中的冲突和情感,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物理治疗如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通过磁场作用于大脑特定区域,调节神经功能,对部分抑郁症患者也有一定的疗效。在治疗过程中,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同样至关重要。给予患者理解、关爱和陪伴,鼓励他们积极接受治疗,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这些情感支持能为患者的康复提供强大的动力。
抑郁症不是 “玻璃心”,而是一种需要我们严肃对待的疾病。它像一场无声的风暴,席卷着患者的内心世界。我们应当摒弃偏见和误解,以科学的态度认识抑郁症,给予患者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也要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学会释放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当我们正确认识抑郁症,积极面对并科学治疗时,就能帮助患者走出阴霾,重新拥抱阳光,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战胜这场情绪“感冒”并非遥不可及。
(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心境障碍二科 焦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