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疗期间,患者情绪怎么办?心理护理很关键
2025-7-3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癌症,这个被许多人谈之色变的词汇,往往不仅意味着身体的病变,也象征着心理和情绪的巨大冲击。从确诊那一刻起,患者就被卷入了一场身心并重的“战斗”中。现代医学越来越重视“身-心-社”整体健康的概念,尤其是在癌症治疗过程中,情绪的稳定和积极的心理状态对康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然而,现实中,患者在治疗期间常常会经历焦虑、抑郁、愤怒、恐惧甚至绝望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反应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关注与干预,不仅影响治疗依从性,也可能影响免疫功能、生活质量,甚至治疗预后。因此,心理护理作为肿瘤内科护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越来越被医疗团队和患者家庭所重视。
本文将从癌症患者情绪变化的特点出发,分析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探讨心理护理的重点策略,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更科学地应对治疗期间的情绪挑战。
一、癌症治疗期间,情绪为何起伏巨大?
癌症被称为“慢性致死性疾病”,一旦确诊,意味着患者需长期面对治疗、疾病进展和可能的复发等一系列不确定性问题。这种对生命威胁的认知往往导致心理上的剧烈反应。其主要原因包括:
1.对死亡的恐惧:癌症在许多人心中与“绝症”画等号,很多患者在初次确诊时会陷入恐慌和绝望。
2.治疗副作用困扰:化疗、放疗及手术等手段常带来恶心、呕吐、脱发、乏力、疼痛等身体不适,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3.形象与角色改变: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外貌变化(如脱发、体重变化)、生理功能障碍(如乳腺癌患者的乳房切除)会造成自我认同的打击。
4.经济与家庭压力:医疗费用、失去劳动能力、对家庭成员的依赖增加等都会造成额外心理负担。
5.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患者常常担心治疗效果、复发风险等,形成长期焦虑状态。
二、常见的心理反应表现有哪些?
癌症患者的情绪问题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呈阶段性发展,常见心理反应包括:
1.震惊与否认:在刚确诊时,患者往往不愿接受现实,质疑医生判断或重复就诊,希望“听到不同的结果”。
2.愤怒与抱怨:对疾病的不公、对命运的怨恨,有时也可能迁怒于家人或医护人员。
3.焦虑与恐惧:害怕治疗失败、疼痛、死亡,担心拖累家人等。
4.抑郁情绪: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睡眠障碍、自我价值感下降,甚至出现轻生念头。
5.孤独与自我封闭:部分患者因病情特殊或担忧歧视,会逐渐与社会脱节,减少与外界接触。
这种心理反应是人类面对重大生活危机时的本能反应,并不代表患者“懦弱”或“情绪化”。正因如此,护理人员和家属需给予足够理解和支持,帮助其顺利度过情绪波动期。
三、心理护理,如何科学开展?
心理护理的目标不是让患者始终“正能量满满”,而是在尊重患者情绪的基础上,帮助其接纳现实、调节情绪、重建希望。
以下是心理护理中常用的有效策略:
1.倾听与共情是基础
护理人员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给予患者充分信任感。通过主动倾听,尊重患者表达恐惧和不安的权利,避免用“你想太多了”“别担心,一切会好的”等简单安慰敷衍其真实感受。用眼神、语调、身体语言等传递理解与陪伴的信号。
2.提供真实、适当的信息支持
患者常因信息不透明或不理解治疗方案而产生恐慌。护士应协助医生,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疾病发展、治疗流程及注意事项,帮助其做出知情决策。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应注意节奏与方式,避免“恐吓式”说明。
3.引导患者表达情绪
通过交谈、写日记、绘画、倾诉等方式,引导患者将压抑情绪宣泄出来。对于羞于表达的人,可以通过鼓励参与小组活动或与相似经历的患者交流,帮助其获得心理认同感。
4.采用放松疗法或冥想技术
深呼吸训练、渐进性肌肉放松、正念冥想等非药物疗法对缓解焦虑、改善睡眠有良好效果。护士可在日常护理中指导患者练习,并向其推荐适合的辅助音频或APP资源。
5.鼓励建立现实目标
帮助患者制定短期、可实现的小目标,如“坚持每天散步十分钟”“完成一次化疗就奖励自己喜欢的食物”,既增强其掌控感,也提升生活积极性。
6.关注高危群体并及时转介
对于表现出明显抑郁、自伤、自杀倾向的患者,应及时通知医生,必要时转介至心理科或精神科干预。护士不能独自处理严重心理危机,应依赖团队合作。
四、家庭与社会的心理支持同样重要
患者并不孤立存在,他们的情绪状态与家庭环境、社会支持密切相关。
1.家属应如何配合护理?
保持沟通:不要回避病情,让患者感觉被排斥或隐瞒。
稳定情绪:家属应学会自我情绪调节,避免将过度焦虑传导给患者。
尊重患者意愿:鼓励患者参与决策,增强其自主性与尊严感。
陪伴但不控制:给予支持但避免干涉太多,保持适度独立。
2.社会层面可如何支持?
医院可设立心理咨询室等资源平台。
媒体和公众应减少对癌症“绝症化”的刻板印象,传播科学认知。
政府和公益机构应增加心理服务的覆盖面,降低患者心理干预门槛。
五、结语
在癌症治疗的战场上,药物和技术是武器,但心理护理是战斗力的支撑。稳定情绪、减轻心理负担,不仅能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还可能间接提升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桥梁与守护者的双重角色,家庭和社会更是其背后的后盾。
每一位癌症患者都不仅是疾病的“承受者”,更是生命的“坚守者”。我们希望通过科学、系统、温情的心理护理,让他们在治疗旅途中,拥有不被情绪击倒的勇气和力量。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 曹瑞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