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阀门”坏了怎么办?微创介入治疗全攻略

2025-7-3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在人体精密的心脏系统中,心脏瓣膜就像一个个“阀门”,控制着血液的单向流动,维持心脏正常泵血功能。然而,当这些“阀门”出现问题,如狭窄、关闭不全,就会引发心脏瓣膜疾病,影响心脏和全身的血液循环。面对这类疾病,过去传统的开胸手术创伤大、恢复慢,如今,微创介入治疗技术的兴起,为患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选择,下面就为大家全面解读。

一、认识心脏“阀门”——心脏瓣膜

心脏内共有四个瓣膜,分别是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分隔心房和心室,主动脉瓣连接左心室与主动脉,肺动脉瓣连接右心室与肺动脉。正常情况下,心脏瓣膜会在心脏收缩和舒张时准确开合,保证血液沿着正确方向流动,将富含氧气的血液输送到全身,维持生命活动。

当心脏瓣膜出现病变,如先天性发育异常、风湿热、老年退行性变等,会导致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瓣膜狭窄会使血液通过时阻力增大,心脏需要更用力泵血;瓣膜关闭不全则会让血液在心脏收缩或舒张时反流,增加心脏负担。长此以往,心脏功能受损,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二、微创介入治疗:心脏“阀门”的新救星

微创介入治疗是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通过外周血管(如股动脉、股静脉等)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器械送至心脏病变部位,对病变瓣膜进行修复或置换的治疗方法。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微创介入治疗具有显著优势。

首先,创伤小。无需打开胸腔,仅通过微小的血管穿刺点即可完成手术,大大减少了对身体组织的损伤,术后疼痛轻,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其次,手术风险相对较低。尤其适用于高龄、身体虚弱、合并多种疾病无法耐受开胸手术的患者。此外,微创介入治疗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让患者能更快回归正常生活。

三、常见的微创介入治疗技术

(一)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

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微创介入瓣膜治疗技术之一,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手术时,医生将人工瓣膜压缩后装入输送系统,通过血管将其送到主动脉瓣位置,释放后人工瓣膜会替代病变的主动脉瓣,恢复瓣膜正常功能。TAVR手术对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许多高龄、高危患者通过该技术重获新生。

(二)经皮二尖瓣修复术

针对二尖瓣关闭不全,经皮二尖瓣修复术通过导管技术对病变的二尖瓣进行修复。例如,使用夹子装置将二尖瓣的两个瓣叶部分夹合,减少反流。这种方法无需置换瓣膜,保留了患者自身瓣膜结构,对心脏功能影响小,且手术风险低,为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三)球囊瓣膜成形术

适用于单纯瓣膜狭窄的患者。通过将球囊导管送至狭窄的瓣膜处,扩张球囊撑开狭窄的瓣膜口,改善瓣膜的血流通过情况。该方法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但对于瓣膜病变严重的患者,可能效果有限,需要进一步评估是否需要其他治疗方式。

四、微创介入治疗前后注意事项

在进行微创介入治疗前,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心脏超声、心电图、血液检查等,以评估病情和身体状况,确定是否适合手术。同时,患者要向医生详细告知病史、过敏史等信息。术后,患者需要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血肿等情况,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并定期复查,监测心脏功能和瓣膜情况。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至关重要,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身体恢复和病情控制。

心脏瓣膜疾病不再可怕,微创介入治疗技术为患者带来了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早诊断、早治疗,让心脏的“阀门”重新恢复正常运转,拥抱健康生活。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成人心脏外科 王保才)

责任编辑:星星  一校:曲星  二校:张驰  三校:贾佳丽  一审:杨小玉  二审:赵曦  终审:梁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