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锦囊让转科患者服下“放心丸”
2025-7-1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本报记者 王正勋 通讯员 郑雅文 任怀江
在温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CU),经常见到病情稳定、即将转入普通病房的患者身上挂着透明的“小锦囊”,上面清晰标注着患者口服药说明。看似不起眼的小提示,却让患者转科用药服下了“放心丸”。
神经重症患者用药复杂精细,抗凝药、抗癫痫药、降压药、神经营养药等种类繁多,且剂量调整频繁。患者转科时,在跨越NCU与普通病房的“信息鸿沟”时,传统的口头交接模式,极易出现偏差或遗漏,易成为威胁患者安全的“断点”。
面对这一临床痛点,在该科主任聂琬琬、护士长李晶晶带领下,NCU护理团队深入研讨,推出利用透明袋分装入转科患者口服药的方案,并将其流程化、标准化。
“这样,患者转科时,服药信息‘透明化’,一目了然!”李晶晶说,他们在每个独立的透明袋正面,醒目标注着患者姓名、住院号、床号、服药时间点、单次剂量以及特殊服用要求。
患者在转科前,由责任护士与一名高年资护士严格依据转科医嘱,进行同步双人核对,确保药品名称、剂量、数量、服用时间与患者信息(药、时、人)三者完全对应无误,形成闭环管理。科室还邀请患者家属参与“确认化”,双重保障,并及时与家属进行精准用药宣教,详细讲解每种药物的服用要点、注意事项以及可能的不良反应,提升家属的照护能力和安全意识。
“小提示护佑大安全。以前看到医生开的一长串药名和剂量,我的心都悬着,生怕记错、搞混。”刚刚将父亲(12床)顺利转入普通病房的家属深有感触地说,“现在接过这袋标得清清楚楚的药,什么时间吃、吃几片、注意什么,心里特别踏实!”
对于意识不清、无法自我核对的患者,这个“小锦囊”更是成为其无声却至关重要的“用药身份证”,有力保障了治疗方案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自实施以来,转科用药交接实现了“零差错”,家属的焦虑感也显著降低,真正实现了患者安全的“无缝衔接”。目前,该院相关科室已开始推广借鉴这一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