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寒战为哪般?麻醉苏醒期发抖的科学解释与保暖对策

2025-7-1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在手术室外的家属等候区,常能听到这样的对话:“医生说手术很顺利,但为什么患者出来时一直在发抖?”这种术后寒战(Postoperative Shivering, POS)是麻醉苏醒期常见却常被误解的现象。据统计,约30%-65%的患者会在全身麻醉后出现寒战,其剧烈程度可能影响伤口愈合、增加心脏负担,甚至引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本文将从生理机制、诱发因素到临床应对策略,为您揭开术后寒战的神秘面纱。

一、寒战背后的生理密码:身体在“紧急纠偏”

寒战本质上是骨骼肌不自主的节律性收缩,是人体维持核心体温的最后一道防线。当体温低于36.5℃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会触发两种反应: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同时通过寒战产生热量(每小时最多可增加400%的产热)。在麻醉苏醒期,这一机制可能被异常激活。

1. 体温调节中枢的“失灵”:全身麻醉药物会直接抑制下丘脑功能,使体温调节阈值从正常的0.2℃扩大到4℃。这意味着患者可能在体温下降初期无法及时启动保温反应,而当麻醉减浅时,体温调节中枢突然“觉醒”,引发剧烈的寒战反应。

2. 血管扩张的“双重打击”:麻醉药物还会导致外周血管扩张,使核心热量迅速向体表散失。研究显示,手术中每暴露1平方米体表面积,每小时热量丢失可达1000千卡。当麻醉苏醒时,血管突然收缩,这种快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可能刺激肌梭感受器,诱发寒战。

3. 炎症介质的“推波助澜”:手术创伤会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如IL-6、TNF-α),这些物质既能直接刺激下丘脑,又能降低寒战阈值。一项针对心脏手术的研究发现,术后寒战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比无寒战者高出3倍。

二、引发寒战的五大高危因素是什么?

1. 体温过低:术中低体温是寒战的最强预测因子。研究显示,核心体温每降低1℃,寒战发生率增加6倍。腹腔镜手术因CO₂气腹加速热量丢失,寒战风险更高。

2. 麻醉方式与药物:吸入麻醉药(如异氟烷)比静脉麻醉药(如丙泊酚)更易引发寒战。阿片类药物通过抑制体温调节中枢,也可能增加风险。

3. 手术类型与时长:开胸、开腹等大手术因暴露面积大,寒战发生率可达70%。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低体温风险显著增加。

4. 患者特征:年轻人(因代谢率高、寒战反应强)、贫血患者(产热能力下降)、甲状腺功能减退者更易出现寒战。

5. 输液与输血:大量输入未加温的液体或血液制品(每升4℃液体可降低核心体温0.25℃),会显著增加寒战风险。

三、寒战可能产生哪些并发症?

1. 代谢危机:寒战可使氧耗量增加300%-500%,对于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诱发心肌缺血或呼吸衰竭。

2. 伤口隐患:剧烈肌肉收缩会增加切口张力,导致术后疼痛加剧,甚至影响愈合。研究显示,寒战患者的伤口感染率是无寒战者的2.3倍。

3. 认知风险:老年患者寒战可能伴随术后谵妄,延长住院时间。一项针对髋关节置换术的研究发现,寒战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增加40%。

4. 凝血障碍:寒战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血小板聚集性改变,增加深静脉血栓风险。

四、科学保暖:从术前到术后的全链条管理

1. 术前预防:打好“体温保卫战”

预保温:术前1小时使用充气式加温毯(Bair Hugger)或电热毯,可使核心体温升高0.3-0.5℃,显著降低寒战发生率。

药物干预:术前30分钟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5μg/kg)或曲马多(1mg/kg),可抑制寒战中枢。

环境控制:手术室温度维持在24-26℃,相对湿度40%-60%。

2. 术中管理:精准控温是关键

体温监测:使用食管或鼻咽温度探头持续监测核心体温,目标维持在36℃以上。

液体加温:所有输入液体和血液制品通过加温器(37-40℃)处理。

被动保温:覆盖双层手术单,使用反射性保温毯减少辐射散热。

主动加温:对预计手术超过2小时的患者,使用加温输液装置和充气式加温系统。

3. 苏醒期应对:快速阻断寒战链

药物选择:

哌替啶(25-50mg静脉注射)是经典抗寒战药,10分钟内起效。

右美托咪定(0.2-0.5μg/kg/h)可同时缓解焦虑和寒战。

对乙酰氨基酚(1g静脉注射)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作用。

非药物干预:

使用加温氧气面罩(37℃湿化氧气)。

覆盖电热毯或热水袋(注意避免烫伤)。

轻柔按摩四肢促进血液循环。

4. 特殊人群策略

儿科患者:使用儿童专用加温设备,药物剂量需按体重精确计算。

产科患者:避免使用可能通过乳汁分泌的药物(如曲马多),优先选择物理保温。

老年患者:加强术后监测,预防寒战引发的跌倒风险。

综上所述,术后寒战虽常见,但绝非小事一桩。它既是身体发出的体温警报,也是麻醉管理质量的试金石。通过科学预防、精准干预和个体化治疗,我们完全可以将这一不适体验降至最低。对于患者而言,了解寒战的生理机制和应对措施,能减少焦虑,更好地配合医疗团队;对于医护人员,持续优化体温管理流程,是提升手术安全性的重要环节,在医学温度与人文关怀的交融中,让每一位患者都能温暖度过麻醉苏醒期。

(洛阳市中心医院麻醉科 周彪)

责任编辑:星星  一校:曲星  二校:张驰  三校:贾佳丽  一审:杨小玉  二审:赵曦  终审:梁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