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福德堂”打造河南首家中医康养中心
2025-7-1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让中医药特色全程介入,用心服务,让养老变福老”。郑州福德堂中医院院长张纹萍对于养老中心的今后发展充满了信心。6月27日,记者探访了“百年福德堂”中医馆和医院康养中心。
“一条杜岭街,半部郑州史”,而坐落在这条街上的“百年福德堂”中医馆最醒目。古色古香的街道贯穿而过与中医馆门前的方鼎广场相互辉映,历史文化的积淀如同一部鲜活的教科书,记载了古今一路走来的悠久传承。
润物无声,悄然生花。“百年福德堂”中医馆以传承中医药千年智慧,弘扬岐黄中医药文化早已倾其一生志业谋划许久,只等同道共鸣之士汇聚力量,厚积薄发。探访工作也就是从这里开始,耳濡目染了一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盛宴。
中医馆的一位接待老师很自豪地说:“这里是金水区中医药文化宣教基地。每天晚上我们都会按时出摊承办金水区中医药夜市‘市集’活动,中医药茶饮、养生药膳、中药香囊、非遗文化项目、文创产品、中医把脉、刮痧推拿,科普健康知识问答等内容吸引了不少周边群众亲身体验和驻足观赏。”
在中医馆内,老师如数家珍般介绍道,“百年福德堂”已经传承了六代的发展历史,从一楼的岐黄汉方茶饮到二楼的传承历史,再到三楼的300多种中药标本展示及中药炮制工艺技术展演,岐黄学堂、“医圣张仲景”画像悬挂拜师客厅,所到之处赏心悦目,匠人匠心的中医药传承创新理念彰显“大医精诚”的文化精神。
当来到位于东明路的福德堂中医院时,杜岭街中医馆的沉浸式体验还没有完全释怀,古意盎然,底蕴深厚的中医院又呈现在眼前,医院“国医堂”汇聚了多位名医大咖,比如妇科专家李淑敏、脾胃病专家省名中医孙玉信、经方教授石应轩、王金权教授、非遗流派专家何传义等30多位名老中医,充分满足不同患者的就医需求。这边负责人介绍了医院综合服务,强调中医优势与中西医结合,提供老年上门护理及医养结合服务,体现了在大健康政策支持下的业务模式和服务理念。
福德堂中医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注重社区服务与专家资源利用,收费合理。秉承六代传承的中医优势,致力于中西医结合并重的治疗模式,与国家大健康政策高度匹配。医院强调推进老年上门护理服务和医养结合模式,以实现国家政策支持的业务模式。其宗旨是“福送万家、德行天下”,服务理念为“用心服务,创造温暖”。医院汇聚省内外知名中医专家,旨在为周边百姓提供无需排队的高质量医疗服务。此外,医院计划将养老业务与医养结合,打造独特的“福老”模式,象征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的美好愿望。
目前,养老中心设有100张床位,业务用房6000平方米,旨在提供生活照料、心理辅导、老年娱乐、中医养生、保健、疾病防控、康复及危重患者的照护。养老中心采用单人间或双人间标准床位,并实行轻重分区的服务模式,强调中医诊疗特色和专业医疗保障,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全面的查房服务。此外,养老中心与大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聘请了中医、骨科、疼痛专家长期坐诊,以及肿瘤专家处理后期患者,确保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医疗和养老服务。
建立专业医疗团队,针对重病老人提供一站式服务,减少转院的烦恼和费用负担。通过专业团队的治疗,许多重症老人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此外,养老机构还提供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理疗康复等特色诊疗服务,以及知名专家资源,旨在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实现医疗和养老的无缝融合,让养老过程成为一种享受而非痛苦。
倾力打造“河南首家中医康养福德堂”模式,未来,医院计划增设养老服务功能,旨在医疗与养老无缝对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展现了对老年健康全面关怀的发展愿景。
养老中心计划设置300张床位,其中100张为医疗床位,200张为养老床位,采用中医特色与养老中心相结合的模式。医疗板块包括中医诊疗和亚重症病区,养老板块包括失能和半失能以及活力老人两个板块,无论是医疗还是养老板块,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整合省内外中医名专家优势,发扬中医中药优势,用心守护每一位老年人的健康。
一位肿瘤晚期患者的家属不愿采用手术治疗,转而寻求中医的帮助。张纹萍说,中医与西医在治疗过程中的互补性,尤其是在西医治疗如化疗无法继续时,中医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替代方案。此外中医在减轻患者痛苦、提升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中医特色医养结合的方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今后条件允许的话还想申请安宁疗护和医疗团队在养老院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合作和申请补贴来提升服务质量。
此次探访对话围绕在社区中推广中医康养服务和家政服务展开,提及通过社区志愿者和网格化管理,提供包括配餐、家政服务、中医药服务进社区等在内的综合服务,以即将成立的河南省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岐黄中医文化传承专业委员会“研学交流中心”为契机,常年开展“岐黄中医文化”宣传月活动,让更多的人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让中医药简、便、廉、验特色惠及千家万户。
不久的将来,“百年福德堂”计划打造河南首家中医康养服务品牌,通过定期的中医讲座和义诊活动,增强社区居民的科普知识、健康意识和服务体验。同时与家政方面的合作,以及如何利用社区资源满足老年人的养老和健康需求。(李志刚 孙苗蕾 冯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