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管镜:深入“水管”,揪出乳头溢液真凶

2025-7-7 来源:医药卫生网  浏览:次  【查看证书

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的常见症状,指非妊娠、非哺乳期乳头自发或挤压后出现液体渗出。这种异常现象可能预示着乳腺导管扩张症、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炎甚至乳腺癌等病变。传统诊断依赖乳腺超声、钼靶或导管造影,但这些方法存在局限性。乳管镜技术的出现,为乳头溢液的精准诊断与治疗开辟了新路径。

一、乳管镜:乳腺导管的"显微镜"

乳管镜(电子乳腺纤维内窥镜)是一种直径仅0.5-1毫米的超细内窥镜,通过乳头开口插入乳腺导管,直接观察管腔内部结构。其核心优势在于:

可视化诊断:突破传统影像学检查的间接推断,直接显示导管壁形态、分泌物性质及占位性病变特征。例如,导管内乳头状瘤在镜下呈现蒂状或球状隆起,表面血管丰富;导管扩张症则表现为管腔增宽、管壁粗糙伴炎性渗出。

微创操作:仅需局部麻醉,经自然溢液孔道进入,无体表切口,检查后恢复快。检查全程约10-15分钟,患者痛苦小。

诊疗一体化:既可完成病变定位与活检,又能对部分良性病变进行微创治疗,如摘除单发乳头状瘤、疏通阻塞导管。

二、乳头溢液的"罪魁祸首"如何现形?

检查准备:患者仰卧位暴露乳房,医生清洁乳头并定位溢液孔道。

麻醉扩张:采用无创平头针向导管内注射利多卡因,随后用扩张器逐步撑开狭窄管腔。

镜检取样:乳管镜沿导管分支深入至第四、五级导管,同步采集图像与细胞学样本。例如,血性溢液患者若镜下发现灰白色不规则隆起、管壁僵硬,需高度警惕导管内癌。

三、哪些情况需要乳管镜介入?

(一)适应症

单孔血性溢液:50岁以上女性单侧单孔血性溢液,导管内乳头状瘤或癌变风险高,需优先镜检。

反复浆液性溢液:保守治疗无效的导管扩张症患者,镜检可明确是否需手术切除病变导管。

术前精准定位:拟行乳腺区段切除术的患者,乳管镜标记病变范围可使手术切口缩小60%。

(二)禁忌症

急性乳腺炎期:导管内脓性分泌物可能污染镜体,需先控制感染。

严重心血管疾病:局部麻醉可能诱发心率失常,需多学科评估。

乳头严重内陷:无法暴露溢液孔道时,需先行乳头矫正术。

四、注意事项

检查前

患者要放松心态,乳管镜是无创检查,经生理通道操作,不会损伤人体。但乳头局部明显红肿处于急性炎症期,或患有严重内科疾病且病情不稳定时,应暂缓检查,待炎症消退、病情稳定后再进行。

检查后清洁与饮食

检查后需重视检查部位清洁,24小时内避免洗澡沾水,防止感染。可适当多喝水,忌辛辣食物。用红霉素软膏涂抹乳头,每日2-3次。

检查后行为与穿着

检查后3天内,避免挤压乳头、乳房组织及乳房按摩,防止引发炎症或乳管出血。建议穿宽松衣物,减少对乳房的刺激。

乳管镜技术将乳腺导管疾病的诊疗从"盲人摸象"推向"精准制导"时代。对于乳头溢液患者,这一微创利器不仅能快速揪出真凶,更能在早期癌变阶段实现"治未病",为乳腺健康保驾护航。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乳腺外科 冯得财)

责任编辑:星星  一校:曲星  二校:张驰  三校:贾佳丽  一审:杨小玉  二审:赵曦  终审:梁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