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发稿时,文章浏览量达1.4万,点赞超200次,让更多人看到了刘甲的用心和爱心。不少朋友、同事、同学、同行看到后主动联系他,有人点赞,有人提醒注意玩具卫生,更多人则是给他捐赠玩具。
一位同行把家里的玩具打包,专门送到医院,足足45个,说道:“玩具送给你,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它们的用处。”
“抓的娃娃都给你,你来做善事”
刘甲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医院区放射科技师,自2024年年中开始尝试这一做法。“一开始还有点犹豫,后来发现效果好,坚持了下来。”起初他是买玩具,但架不住送得多,后来他开始通过各种方式收集玩具。
“之前就有朋友、同事、同学听说后给我送玩具,文章在医药卫生报官微报道后,更多熟人看到了。”刘甲说,文章发出当晚,就有不少人通过微信联系他,都说要把家里的玩具送给他。
一位朋友说得很客气:“玩具不是新的,你要不嫌弃,我整理一下给你送过去。”另一个微信好友想把孩子的玩具给刘甲送来,问他在哪个院区。不少刘甲孩子同学的家长看到后,也主动联系刘甲。
在附近医院工作的一位同学把家里的玩具整理了一包,专门给刘甲送过来,说道:“以前孩子喜欢抓娃娃,抓了不少,扔了舍不得,不扔他又不怎么玩,送给你,再由你送给做检查的孩子,才是最好的去处。”
刘甲1999年考入原河南医科大学(现郑州大学河南医学院)。在他加入的300多人的同届校友群里,很多人给他点赞,不少人提出要给他捐赠玩具。远在新加坡的高中同学看到后,也主动在微信中说:“我6月份回国,带些当地的玩具回来给你。”
“我会坚持做下去,现在传递的是大家的爱心”
刘甲的一位老领导是皮肤科医生,在给刘甲点赞的同时,不忘提醒刘甲:“个别孩子是过敏体质,对毛绒玩具过敏,要分类送。”
这句话提醒了刘甲:“以前光注意玩具的清洁问题,一高兴忽视了过敏,以后会多准备几种不同类型的玩具,提前征求家长的意见。”
5月12日,刘甲遇到3个学龄前的孩子来做检查,送出3个玩具。“每个孩子都是独自做的检查,都是一次成功。”刘甲说,病情轻的孩子听说还有玩具,瞬间喜笑颜开,病情重的孩子也非常配合,孩子家属也很意外。
刘甲说,他会坚持下来,以前是自己的意愿,现在传递的是大家的爱心。“给受病痛折磨的孩子哪怕一点点安慰,我觉得都值。”(高玉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