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用行动诠释着“守护”的多重含义
2025-5-9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本报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徐建军
“我们的体会是,护患之间,既是战友,又是至亲!护士们用专业知识为患者驱散病痛的阴霾,用温柔关怀抚慰患者焦虑的心灵;患者们则用理解和信任回应护士们的付出,在彼此的守护中,共同书写着医患之间的温情篇章!”5月8日上午,在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州院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孙莉芳说。
2023年6月20日,孙莉芳接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后,以6S管理为抓手,全面优化护理工作。她改进交接班本设计,新增口服药标识卡,规范管路标识,优化登记表格,明确各班职责,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同时,强化护理团队学习,规范静脉治疗操作,提升专业技能;开设健康科普专栏,帮助患者掌握疾病知识;积极推广穴位贴敷、中药塌渍等中医适宜技术。通过一系列举措,在优化护理流程、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为科室发展注入新动能。
“科室护理工作做得好,是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的结果!”孙莉芳说,“大家以专业为舟、以温情作桨,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悄然编织着一个个真实动人的守护故事。”
周露丝是科室负责慢病管理的护士,她的工作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专业医学知识与慢阻肺病患者的日常生活。每周,她都会精心挑选并在微信群推送慢阻肺病相关的科普视频,从疾病的原理、日常的预防,到科学的康复训练,为了确保科普内容通俗易懂、实用有效,她常常利用休息时间查阅大量资料,反复打磨文案。 慢阻肺患者买大爷对此深有感触:“以前对自己的病一知半解,心里总没底。自从加入咱科室的微信群,关注周护士的科普视频,跟着视频里的方法做呼吸训练、调整生活习惯,病情稳定多了。”
在病房里,责任护士朱元元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护理工作的温度。她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房里的一名责任护士,住着许多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其中一位由骨科转入该科的骨盆骨折卧床患者李阿姨,由于身体疼痛,不敢随意翻身,面临着高危压疮的风险。朱元元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每天都会来到李阿姨的病床边,握着李阿姨的手,轻声细语地为她解释翻身的重要性和方法,还亲自示范如何借助辅助工具安全翻身。一开始,李阿姨因为害怕疼痛而抗拒,朱元元就不厌其烦地鼓励她、安慰她,用温暖的话语打消她的顾虑。在朱元元的悉心指导和陪伴下,李阿姨逐渐克服了恐惧,开始主动配合翻身。最终,成功避免了压疮的发生。李阿姨感动地说:“小朱就像我的女儿一样贴心,要不是她,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而朱元元也从患者的信任和配合中感受到了职业的价值,更加坚定了自己守护患者健康的决心。
在高强度的工作中,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护士们既是患者的守护者,也是彼此的依靠。一天,护士张爱盈在病房里突然腹痛难忍,脸色苍白。彼时科室走廊加床满满当当,呼叫铃此起彼伏。然而,同事们没有丝毫犹豫——有人迅速搬来椅子让她坐下,有人倒来热水轻轻安抚,有人主动承担起她的工作任务。“你安心休息,这里有我们!”一句简单的话语,让张爱盈强忍的泪水夺眶而出。
在护士王会娟意外受伤时,更展现出团队强大的凝聚力。氧气筒氧压表扳手突然坠落,砸中她的右眼,走廊里加满了等待吸氧的患者,“我没事,你们先忙!”她捂着眼睛想继续工作,却被同事们强行架到椅子上,“+9床吸氧我盯着!”孙莉芳冷静统筹,“虹虹,继续调整高流量参数!”在保障科室运转的同时,一名护士主动陪王会娟前往检查,得知她家中两个孩子因流感高热无人照料时,同事们又自发行动起来:有人下班后直奔超市采购食材,为孩子熬煮营养粥;有人利用休息时间守在孩子床前,给孩子讲故事、量体温。这些自发的行动,没有号召,没有安排,却如同一股暖流,温暖着每个人的心。
从医患间的彼此信赖,到同事间的守望相助,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护理团队用行动诠释着“守护”的多重含义。她们以专业为盾,以温情为剑,在生命的战场上披荆斩棘。在“5·12”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让我们向这群白衣天使致敬,感谢她们用爱与责任,为患者撑起一片生命的晴空。愿这份双向奔赴的温暖,永远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护理工作的伟大与美好。
(本文图片由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州院区护理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