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体外循环!郑大二附院完成3例“人体主干道”血管置换

2025-5-8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本报讯(记者 常娟 通讯员 赵清蘅)近期,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郑大二附院)心血管外科团队10天内为3例主动脉夹层术后胸腹主动脉扩张的患者,完成高难度非体外循环下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此项手术对技术要求极高,国内能独立完成此类手术的医院尚属少数,全省一年累计开展此类手术仅几十例。

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是心血管外科一种超大型手术,手术时间长,需要团队的配合和协作。此手术切口较长,需要同时打开患者的胸腔和腹腔,完成人体动脉的主干道——胸腹主大动脉的置换,置换的血管长度可达50厘米。以往做该项手术多采用深低温停循环(低温状态心脏停跳)或左心转流下辅助下施行。深低温停循环和长时间的体外循环,对患者全身重要脏器损伤比较大,且手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突出,术后胃肠道等腹腔脏器的并发症、截瘫的发病率高,围术期管理难度极大,死亡率较高。

而常温非体外循环,即心脏不停跳下胸腹主动脉置换,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各脏器冷缺血时间,避免了体外循环带来的副作用,同时彻底切除病变胸腹主动脉血管,用人工血管进行置换,此手术是心血管外科的顶尖技术,也是最大的手术。

“但是这种手术时间长,创伤较大,仅手术时间就长达9个小时~12个小时,这对患者来说是考验,对医生来说更是一场考验。”郑大二附院心血管外科主任王宏山说,“此种手术需要医生把控好每一个手术步骤,尽量缩短脏器的缺血时间,以避免手术后各个脏器的损伤,比如脊椎的缺血时间,最好控制在半个小时之内。所以,这对心血管外科医生的要求就更高了,需要对每一个环节进行精准把控,每一个步骤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是对团队耐力与技术的双重极限考验。”

目前,3位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状况良好,均处于康复阶段。

2014年,王宏山带领团队成功开展了河南首例非体外循环下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手术。2025年,郑大二附院非体外循环下的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已逐渐成熟,常态化开展此类手术使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更加便捷。随着医疗技术的迭代升级,手术流程的不断优化,该院将为心血管疾病防治体系建设注入新的动能。

审核:星星 责任编辑:杨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