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县:医共体高质量发展为群众送上稳稳的幸福

2025-5-7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医药卫生网讯(记者刘永胜 通讯员郭环都 游新苗)铺就信息一张网,真正实现“安心就医”;构建急救体系,助推基层能力提升;实施同质化管理,确保工作落地见效——这是新安县医共体高质量发展的三大亮点。

近年来,新安县紧紧充分发挥信息化作用优势,持续推动县域医疗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已初步形成“县强、镇活、村稳、上下联、信息通”的良好就医格局,“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正逐步得到实现,群众就医获得感、信任度不断增加,先后荣获全国第五批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河南省基层卫生健康改革创新先进单位、河南省数字医共体建设标兵单位等荣誉;新安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作法2022、2023、2024年成功入选国家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典型案例。

医共体信息数据“一套库”共享、“一平台”管理。该县建成了区域影像、心电、检验、病理诊断、消毒供应、慢病管理、远程门诊等七大共享中心,4家县级公立医院、12家镇卫生院和308个村卫生室的医技检查、临床诊疗、慢病管理等数据进行有效串联;投入8000余万元医共体各成员单位之间的HIS、LIS、PACS、EMR等系统互联互通;投入1.2亿元,为医疗机构配备9台CT(其中县直医院4台、镇卫生院5台)、16台DR、20台彩超和180台心电图机;投入300余万元,建设120急诊急救信息调度平台和7个急救站点,真正实现了医共体信息资源“一朵云”存储和“一张网”运行。以健康档案为基础,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将县域医疗机构的门诊、住院、慢病、公卫等医疗数据全部纳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管理;在全省率先完成区域数据资源、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应用效果等“四个标准化”建设,通过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级乙等测评。

完善急救体系,提升基层能力。新安县人民医院(县医共体总医院)率先通过A级急救站验收,胸痛、卒中、创伤、孕产妇和新生儿危重症等五大急诊急救中心持续高效运行,肿瘤、重症、疼痛、介入、静脉栓塞等五大临床服务中心全覆盖;省级重点专科2个、特色专科1个,市级重点专科4个、培育学科5个,县级业务中心(专科)20个。在推进镇村急救能力建设上,通过扎实的培训、指导、设备、药品、质控“五上门”服务,使村医成为起步500米的“吹哨人”。目前,该县12家乡镇卫生院全部通过中国胸痛中心救治单元现场验收,6家卫生院卒中救治单元通过省级验收,已完成村胸痛、卒中救治哨点评审验收274个;急救单元已成功开展心梗溶栓23例,脑血管卒中溶栓158例,DNT时间最短13分钟,DNT中位数22分钟,抢救成功率提高10个百分点。县卫生健康委获河南省胸痛救治全域覆盖示范县,北冶镇卫生院获河南省胸痛救治单元溶栓引领单位;新安县人民医院被中国卒中学会授予2024年度“优秀红手环志愿单位”,荣获“河南省2024年度卒中防治工作成就突出集体”“2024年洛阳市卒中中心综合管理先锋奖”。

“共建、共治、共享、共融”是新安县医共体建设的精髓。该县以提高县域整体医疗服务能力为目标,创新成立医共体医疗质控中心,在各成员单位推行涵盖“文化建设、感控质量管理、医疗质量管理、护理质量管理、药事管理、心电质控、影像质控、病理与检验质控、安全生产、6S管理”十个维度的同质化管理体系。以诊疗同质为例,县医共体向基层卫生院、村卫生室布设检查终端,建设冷链物流,推进远程会诊、心电、检验、病理诊断和消毒供应等共享中心覆盖医共体内所有医疗机构,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同质化诊断服务。医共体共享中心共出具心电诊断报告45万份、影像诊断报告50万份。同时,将县域16家医疗机构公众号合并为“新安医共体公众号”,统一对外宣传,统一文化形象,为辖区居民提供门诊、住院、传染病防控等6类38项卫生健康服务。目前,公众号粉丝量13W+,日浏览量超2.1万,官方抖音平台单条短视频全网播放量高达1500万+,多条视频被“学习强国”国家级平台推送,增粉引流热度不断,火爆“出圈”。

统计显示,2024年,新安县县域就诊率达81.98%,卫生院门诊人次同比增长33%,出院人数增长20%,受理急救信息3.1万次,救治患者6000余人。牵头医院三四级手术占比60%,抢救成功率达91%;新安县人民医院获2023年度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综合考核结果B级。7家卫生院荣获“全国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10家卫生院已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1家卫生院已顺利通过河南省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评审验收,4家卫生院荣获河南省“五个100”实践样板。

审核:星星 责任编辑:张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