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四维发力建设中医药强市

2025-4-7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本报记者 张治平 通讯员 吕贵德

作为殷商文化发源地,安阳市近年来将中医药传承创新融入城市发展战略,以政策引领、资源扩容、网络贯通、产业融合“四维发力”,推动中医药事业与产业协同发展。目前,全市中医药服务能力、产业规模、文化影响力显著提升,群众“家门口”享优质中医药服务的愿景加速成为现实。

政策引领构筑发展高地

安阳市委、市政府成立市委常委牵头的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推出20余项扶持措施,构建起覆盖服务、产业、文化的立体政策网。市委书记袁家健、市长高永亲自部署,以建设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 、省级区域诊疗中心 为目标,打造豫北中医药高地。创新推出“中医日间病房”试点,对29个优势病种实施“按疗效付费”,将108种院内制剂纳入医保报销,惠及群众超50万人次。目前,全市每千人口中医床位数达0.53张,39家中医医疗机构形成“三级龙头引领、县级全域覆盖、基层触达村居”的服务体系。

资源扩容激活发展引擎

安阳市中医院连续四年入选“中国中医医院竞争力百强”,建成2个省级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其中儿科跻身国家优势专科,脑病、脾胃等5个专科获评省级重点学科。创新“国医堂+国药堂”服务模式,110种院内制剂在医联体内互通应用,针灸中心年治疗眩晕等疑难病症超万例。安阳市肿瘤医院创建国家中西医结合旗舰科室,副院长王卫杰团队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使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15%;与市中医院联合开展的肺结节“影像+辨证”协同诊断技术,精准诊断率提升20%。全市建成国家级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2个,培育省、市级名中医59人,形成“师带徒”“青苗计划”等人才培育品牌。

网络贯通织密服务基底

   全市6家县级中医院实现特色专科全覆盖,林州市、内黄县 获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林州骨伤科、内黄脾胃病科纳入省级重点专科培育。汤阴县建成智能医共体平台,通过AI辅助诊疗实现处方共享、远程会诊;88家乡镇卫生院中医馆配备电动牵引床、体质辨识仪等设备,开展艾灸、刮痧等10项以上适宜技术;2031个村卫生室具备基础中医药服务能力,实现“村村有中医”;各基层医疗机构将65岁以上老年人纳入重点签约服务,年惠及群众超30万人次。

‌产业融合释放经济动能‌

依托5.7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安阳市打造“种植—加工—文旅”全产业链:在龙头带动上,汤阴县培育九头仙艾等企业,开发艾灸贴、精油等60余种产品,全产业链产值达1.7亿元,内黄中医康复设备产业园加速建设,翔宇医疗康复产品覆盖全国医疗机构。在文旅破圈上,扁鹊中医文化体验区年接待康养旅游超10万人次,“艾草文化节”“中医文化夜市”等品牌活动入选省级产业融合案例;在跨界创新上,市中医医院研发药膳汤料、面点等46种单品,林州连翘种植基地达2000亩。

审核:星星 责任编辑:张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