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开展“高难度颈动脉体瘤复合手术”

2025-3-27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医药卫生网讯(记者侯少飞 通讯员苏叶松)日前,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凭借“高、精、尖”的医术,独立完成一例极为罕见的颈动脉体瘤瘤体剥离术与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手术的成功,为患者带来“重生”的希望。

患者王先生,55岁,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时常头痛难忍,近三个月,其咽部异物感愈发强烈,苦不堪言。四处求医无果后,王先生辗转来到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以及结合系统检查结果,接诊的副主任医师凡秀丽经初步诊断患者所患病症为颈动脉体瘤,体瘤大小约6mm×5mm。进一步实施头颈联合CTA检查后发现,患者的肿瘤部位从颈动脉分叉处向上延伸,与颈动脉、迷走神经等关键结构紧密相依,颈内动脉狭窄程度超过50%,但葡萄糖代谢正常。综合各项检查结果,凡秀丽医生最终判断王先生为颈动脉体瘤,并伴有颈动脉狭窄。

文献资料显示,颈动脉体瘤,起源于颈动脉分叉部,生长于咽旁间隙,常包绕、侵犯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以及迷走神经、舌下神经、舌咽神经等颈部的重要结构。临床上,医生常采用传统Shamblin分型,依据肿瘤对颈动脉的包绕程度,将其分为Ⅰ-Ⅲ型。此类肿瘤发病率极低,仅有十万分之一,不仅临床罕见,手术操作更是复杂,由于肿瘤血供丰富,又与颈部大血管、神经紧密相邻,手术过程中稍有差池,就可能引发大出血、脑缺血,或者造成神经功能损伤。倘若不及时治疗,肿瘤就如同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破裂出血,危及患者生命。

据王秀丽介绍,在豫东地区有限的病例报告中,目前尚未有相关此类手术记录,类似切除手术极易损伤颅神经,损伤概率高达50%,偏瘫发生率高达30%。

面对如此复杂且风险极高的病例,该院迅速启动多学科会诊机制,积极组织神经内科、脑血管外科、影像科、介入科、心内科、肿瘤放疗科等多科室专家共同为王先生的病情“把脉”。经过全面、深入的评估,最终,专家组为王先生量身定制了一套精准的治疗方案——通过给予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药物,配合尼莫地平片,有效控制病情进展,降低颈动脉体瘤破裂的风险,为后续手术争取宝贵的时间;经过4天的药物治疗,再次评估患者情况,发现王先生左侧颈动脉体瘤上下径接近1cm,颅内段包绕颈内动脉的肿瘤较为明显。血管造影显示患者大脑交通支已完全建立,有效降低了术中因颈内动脉损伤导致偏瘫和死亡的风险。

按照方案,手术如期进行。手术台上,该院神经外科团队与多学科团队紧密配合,凭借精湛的医术和丰富的经验,小心翼翼地分离肿瘤与周围组织的粘连部分。在逐步剥离病灶的同时,成功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完整保护了颈动脉结构,避免了血管移植带来的风险。经过长达4个小时的精细操作,患者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顺利完成,颈动脉体肿瘤被完整切除。

术后,患者顺利拔除气管插管,没有出现出血、声音障碍、吞咽困难、偏瘫等并发症。神经功能评估结果显示,面神经及舌下神经功能完好,后转入普通病房,接受康复治疗。

此次复杂、复合颈部肿瘤根治术的成功实施,让患者王先生重获“新生”的同时,也标志着该院在豫东地区头颈部肿瘤诊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彰显了区域高危病例的救治综合能力,在该院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审核:星星 责任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