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2024年提高妇女儿童青少年健康保障水平民生实事如期完成

2025-3-5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本报讯(记者 丁玲 许冬冬)2月28日,在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河南省“实事惠民生 聚力谋出彩”第八场新闻发布会上,河南省卫生健康委主任黄红霞就2024年省重点民生实事“提高妇女、儿童和青少年健康保障水平”项目完成情况进行了通报。

 

2024年,通过“两癌”(乳腺癌、宫颈癌)筛查,全省共确诊各类宫颈癌294例、癌前病变2885例;确诊各类乳腺癌811例、癌前病变48例。通过“两筛”(预防出生缺陷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检查,全年共发现高风险孕妇35018例、确诊21三体综合征等患儿1816例、苯丙酮尿症患儿149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患儿790例、先天性听力障碍患儿1010例。上述高风险孕妇和严重出生缺陷胎儿均得到了规范的医学处置,患病新生儿均得到及早干预。

依托民生实事工作,全省筛查服务体系逐渐完善,科室逐步健全,一大批妇幼保健机构逐步开设了产前诊断、病理诊断、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和听力诊断及治疗等业务。截至2024年年底,全省共有产前诊断机构31家,覆盖17个省辖市;新生儿疾病筛查分中心9家,覆盖9个省辖市,“县级能筛查、市级能诊治、省级能指导”的三级体系逐步完善。通过持续的人员培训和进修,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超声筛查、遗传咨询、病理诊断等薄弱专业的技术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群众就医质量更加有保障。

2024年,全省产前筛查覆盖率、新生儿“两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苯丙酮尿症)筛查率、新生儿听力筛查率分别由2016年的20.79%、88%、77%提高到2024年的82.00%、99.09%、98.53%,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致死、致残的严重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下降趋势,2023年神经管缺陷发生率为0.96/万,较2017年下降了42.16%。通过有力保障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需求,使残疾儿童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通过线上线下资源整合,形成“热线接访—阵地服务—专家支持—跟踪回访”四位一体协同模式,实现服务闭环和精准干预。

 

针对2025年“提高妇女儿童健康保障水平”重点民生实事工作,黄红霞介绍道,在筛查方式上不断创新,从传统的宫颈刮片向更先进、更高效的HPV(人乳头瘤病毒)检测过渡。2025年,河南将重点对筛查出的高风险患儿,通过短信、电话、乡村医生上门等途径加强追踪随访,持续优化筛查、诊断、治疗等流程。加大力度提升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等新生儿遗传代谢病2周内诊断率、2周内治疗率。争取更多的苯丙酮尿症患儿能够尽早开始服用不含苯丙氨酸的特殊奶粉,促进智力发育达到或接近正常人。新生儿出生后72小时内要接受听力障碍筛查,复筛未通过的新生儿在3个月内进行诊断,确诊为永久性听力障碍的患儿6个月内进行临床干预。争取对听力障碍的新生儿在3个月内诊断,督促其6个月内验配听觉辅助装置,帮助儿童重获听力,使语言发育不受或者少受影响。同时,在以往行之有效的筛查方式的基础上,灵活转变筛查模式,就近设置筛查点进行集中筛查;邀请更多医疗团队,对行动不便者上门筛查,让为民服务更有温度,把民生实事真正办“实”。

审核:星星 责任编辑:杨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