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时刻的自救法宝:四肢出血的快速止血技巧
2024-11-21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意外总是不期而至。无论是厨房做饭时的割伤,还是户外运动时的磕碰伤,肢体受伤出血的情况时有发生。然而只要掌握正确的止血方法,我们就能有效控制出血,避免因失血过多而对生命造成威胁。本文将带您了解四肢受伤时的正确止血方法,并教会您如何通过包扎及合理放松绑带避免缺血性肢体坏死。
当四肢受伤出血时,如果伤口不大且出血量不是特别多,可以使用干净的纱布、手帕或者毛巾等直接按压在伤口上。注意按压的时候要用力均匀,持续按压,这样才可以阻止血液继续流出。一般来说,要保持按压至少5-10分钟,不要频繁松开查看,因为每次松开都可能破坏刚刚形成的血凝块,导致再次出血。
如果伤口较大或者直接压迫止血效果不好,可以采用加压包扎止血法。先在伤口处覆盖多层纱布或干净的布,然后用绷带或布条等进行包扎。包扎的时候要注意松紧度,包扎太松起不到止血的作用,太紧则可能影响血液循,一般以能插入一根手指为宜。包扎的范围要超出伤口边缘5-10厘米,这样可以保证有足够的压力来止血。
当四肢严重出血,比如四肢动脉出血等情况,用上述方法无法有效止血,此时可以使用止血带。若是没有专门的医用止血带,也可以就地取材,比如用布条、领带等当作止血带使用。但要注意,使用止血带时要在靠近伤口的近心端(也就是离心脏较近的一端)绑扎。绑扎前,要在止血带下面垫上毛巾等柔软的东西,避免损伤皮肤。绑扎后,要记录使用止血带的时间。
缺血性坏死是由于血液供应中断,导致组织死亡的一种病理现象。四肢受伤后,如果止血不当,过度压迫会导致局部血液流动受阻,造成缺血性坏死。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需要:
1.合理使用止血带和加压:止血带不宜长期压迫,应严格控制时间,每隔30分钟左右放松一次,避免组织因缺氧而死亡。
2.检查受伤部位的血液循环:包扎过程中应注意观察伤肢的肤色和温度。肤色正常且温暖表明血液流动良好,而肤色苍白或肢体冰冷则提示可能存在血液循环不畅。
3.避免过度紧绷:包扎绷带时要适度,不能过于紧绷。包扎过紧会造成血液流动受阻,长时间压迫可能导致肢体坏死。
4.及时就医:如果出血难以控制或伤情较重,应尽早就医处理。专业的医疗人员可以在现场及时进行止血,并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治疗,如缝合伤口、输血等。
1.错误使用止血带:很多人误以为止血带越紧越能止血,实际上,过度紧绷不仅不能更好地止血,还会阻碍血液流动,造成严重后果。
2.过早松开加压:一些人会在看到伤口表面血液流出减缓时,过早松开加压物。其实,在出血得到有效控制之前,切勿轻易松开。
3.忽视休息和观察:止血后,有些人忽视了伤肢的休息和恢复,继续剧烈活动。其实,受伤部位应该得到充分的休息,避免加重伤情。
四肢受伤出血时,及时正确地止血可以有效防止大出血及其带来的风险。掌握加压止血、止血带和包扎止血的正确方法,并定时放松止血带,确保血液流通,能够有效避免缺血性坏死的发生。最重要的是,在紧急处理后,及时就医,以便获得专业的治疗,确保受伤部位恢复。
生活中,大家应当时刻保持冷静,掌握一些简单的急救常识,这不仅可以为自己的
安全提供保障,也能在紧急情况下帮助他人。知识就是力量,让我们一起提高自救与互救的能力,在紧急情况下为自己和他人带来更多的安全保障!
(河南省肿瘤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杨宝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