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病理学技术的流程

2024-10-22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病理学,作为医学的一个重要学科,专注于研究疾病的本质、发生、发展和转归。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病理学技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取样到诊断,病理学技术的流程涉及多个环节多个步骤,每一环节每一步骤都至关重要。

一、取样:用来获取病变组织或细胞

病理学诊断的第一步是取样。取样通常通过手术切除、内镜活检、细针穿刺等方式进行。取样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和诊断需求,选择合适的取样方法和部位。例如,对于疑似肺癌的患者,医生可能会通过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或支气管镜活检来获取病变组织。

取样过程中,医生需确保所取组织或细胞能够真实反映患者的疾病状态,同时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取样后,标本会被立即送往病理科进行处理。

二、制片:处理标本以便显微镜镜下观察

制片是病理学技术的关键环节之一。制片过程依次包括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染色和封片。

固定:将标本放入固定液中,以保持其形态和结构。常用的固定液有甲醛、乙醇等。

脱水:使用浓度依次递增的梯度乙醇溶液对标本进行脱水处理,以去除组织中的水分。

透明:将脱水后的标本放入二甲苯等透明剂中,使组织中的酒精完全被二甲苯所替代,使组织变得透明,便于后续观察。

浸蜡:将透明后的标本浸入熔化的液体石蜡中,使其被石蜡浸透包裹。

包埋:将浸蜡后的标本放入包埋模具中,再倒入熔化的液体石蜡,冷却后形成蜡块。

切片:使用切片机将蜡块切成薄片,切片厚度通常为2~4微米左右。

染色:将切片进行染色处理,以便更好地观察和分析组织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常用的染色方法有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特殊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

封片:在染好的切片组织上方滴上中性树胶等封固剂,然后用盖玻片进行覆盖,这样一张病理玻片就完全制备好了,接下来就可以进入诊断环节了。

三、诊断:镜下分析病变特征并出具诊断报告

制片完成后,病理医生会使用显微镜对HE切片进行观察和分析。病理医生需仔细观察组织的形态特征和细胞的大小、形状、染色深浅,以及细胞核的大小、形状、核沟及核仁的大小数目等特征,并根据这些特征对病变进行诊断。

在诊断过程中,如遇到复杂或疑难病例,需要进一步分类分型或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或需要明确肿瘤起源等情况下,病理医生可能会进一步借助特殊染色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子病理学技术(如荧光原位杂交、聚合酶链式反应、基因测序)等来辅助诊断。这些技术可以提供更丰富的病变相关信息,从而能帮助病理医生更精准地判断病变的性质和来源进一步提高病理学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完成诊断后,病理医生会出具详细的病理诊断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患者相关信息、送检标本取材描述、病变镜下组织学细胞学表现、病理诊断意见等。病理诊断报告是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或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因此病理诊断结果必须准确、客观、全面。

综上所述,从取样到诊断的病理学技术流程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每一步都需要病理专业的技术人员严格的操作规程来确保最终病理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使病理医生可以为临床提供更精准的治疗依据,从而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可以说病理学技术在病理学乃至医学的发展之路中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 李贞)

责任编辑:星星  一校:曲星  二校:徐琳琳 贾佳丽  三校:杨小玉  一审:赵曦  二审:梁如意  终审:郜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