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为何总是在换季时“捣乱”?
2024-6-28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过敏性鼻炎,也称为变态反应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疾病,以鼻黏膜的过敏反应为主要特征。其症状包括阵发性喷嚏、大量清水样鼻涕、鼻塞和鼻痒等,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嗅觉减退、眼痒、耳痒及咽痒等症状。值得注意的是,过敏性鼻炎往往在换季时尤为严重,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过敏性鼻炎在换季时频发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换季时过敏性鼻炎的诱发因素
1. 气温变化
换季时,气温波动较大,尤其是春季和秋季,早晚温差显著。这种温度变化容易对鼻黏膜造成刺激,使其充血、水肿,进而诱发过敏性鼻炎。鼻黏膜对温度的敏感性较高,冷热交替的刺激会导致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诱发过敏反应。因此,在换季时,人们应特别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暴露在过冷或过热的环境中。
2. 花粉等过敏原的增多
春季和夏季是花粉传播的高峰期,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花粉颗粒。对于过敏性鼻炎患者而言,这些花粉是主要的过敏原之一。当人体吸入花粉后,免疫系统会将其视为外来入侵物质,产生一系列的过敏反应,导致鼻炎症状的出现。因此,在花粉季节,患者应尽量减少外出,避免与花粉直接接触,或佩戴口罩等防护措施。
3. 空气湿度和干燥度的变化
换季时,空气湿度和干燥度也会发生明显变化。春季和夏季天气较为干燥,容易导致鼻黏膜干涩,降低其防御能力,从而增加过敏性鼻炎的发病风险。而秋季和冬季则相对湿润,虽然可以减轻鼻黏膜的干涩感,但也可能导致霉菌等微生物的滋生,成为另一种潜在的过敏原。因此,在换季时,患者应关注室内湿度的变化,适当调节室内环境,以减少过敏原的暴露。
4. 免疫力低下
换季时,由于气温变化大、作息不规律等原因,人体免疫力容易下降。此时,机体对过敏原的抵抗能力减弱,更容易引发过敏性鼻炎等过敏反应。因此,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均衡饮食等措施对于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过敏性鼻炎具有重要意义。
二、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机制
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当过敏原进入机体后,会触发免疫系统的反应,产生特异性IgE抗体。这些抗体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细胞表面的IgE受体结合,形成致敏状态。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过敏原与已致敏的IgE抗体结合,激活这些细胞释放一系列炎性介质(如组胺、白三烯等),导致鼻黏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腺体分泌增多等病理变化,进而引发过敏性鼻炎的症状。
三、过敏性鼻炎的危害
过敏性鼻炎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其症状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首先,长期鼻塞会导致鼻梁两侧下眼睑的部位长期充血,形成黑眼圈;频繁擤鼻涕、皱鼻子则可能影响处于发育期孩子的面部发育。其次,过敏性鼻炎还可能引发鼻窦炎、中耳炎、咽喉炎等炎症性疾病,甚至导致哮喘等严重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此外,过敏性鼻炎还可能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如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四、预防和治疗措施
1. 预防措施
①避免接触过敏原
寻找并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是预防过敏性鼻炎的最有效方法。在花粉季节尽量减少外出或佩戴口罩;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定期清洗空调滤网、更换床单被套等;避免吸烟和饮酒等不良习惯。
②增强体质
通过加强体育锻炼、均衡饮食、规律作息等措施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③调节室内环境
保持室内适宜的湿度和温度;定期开窗通风换气;使用空气净化器等设备减少室内过敏原的浓度。
2. 治疗措施
①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组胺药、抗白三烯药、糖皮质激素等。这些药物能够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减轻过敏反应的程度。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带来的风险。
②鼻腔冲洗
通过冲洗鼻腔将附着在鼻腔内的过敏原、炎症物质等清洗掉,减轻黏膜水肿和炎症反应。鼻腔冲洗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或专用鼻腔冲洗器进行。
③免疫治疗
对于难治性过敏性鼻炎患者,可考虑进行免疫治疗(也称为脱敏治疗)。该治疗方法通过逐渐增加患者接触过敏原的剂量来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性,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免疫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并需要较长的治疗周期和随访观察。
五、总结与展望
过敏性鼻炎作为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疾病,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换季时的气温变化、花粉等过敏原的增多是主要诱因之一。通过深入了解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机制、危害以及预防和治疗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带来的挑战。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开展,相信我们将能够找到更加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来解决过敏性鼻炎的问题。同时,加强公众对过敏性鼻炎的认识和健康教育也是预防该疾病发生的重要途径之一。
有相关疾病建议到正规医院规律治疗,规范预防,千万别搞民间偏方延误病情。
(平南县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黄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