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感知孩子心声 呵护孩子心灵
2024-6-18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看到这些沙具了吗?现在把它们摆到沙盘里,你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没有任何对错之分,通过它们在沙盘中创造一个属于你自己的世界……”日前,在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郑州大学附属脑病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沙盘治疗室,心理医生正在为一名初中女生做沙盘治疗。当日,记者在该院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还看到不少学生模样的孩子在家长陪同下排队就诊。
据该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主任郭平介绍,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就诊人数也呈现急速上升趋势,在他们医院的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就诊量就比两年前翻了一倍多,儿童青少年心理科也从一个科室发展成三个科室。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刻不容缓。
孩子的小心事不都是小事儿
“小孩子哪有恁多心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除了把学习搞好,其他啥心也不用操。”这是很多人对孩子的认知,觉得相比成年人孩子的世界无忧无虑,毫无压力。郭平说,殊不知,小小少年也会有不良情绪,也会有心理感冒。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的《2021年世界儿童状况》报告显示,据估算,在10-19岁的青少年中,有超过13%的人患有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精神疾病。因为得不到及时、专业的治疗,部分心理健康疾病会伴随终生,甚至引发青少年伤害自己等严重后果。
今年16岁的小茹(化名)是一名高一学生,因受到心理健康问题困扰,严重影响了生活,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据了解,小茹初中时成绩很好,进入高中后成绩下降,越来越沉默,见人总是爱搭不理的。家长发现情况异常带小茹来到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咨询。医生通过与孩子沟通,发现她的情绪变化来自学业压力。幸运的是,小茹的心理变化被及时发现,在专业的治疗和辅导后,成功走出心理阴霾。
“很多时候,家长觉得不算事儿,孩子可能就过不去。所以,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关注孩子的行为举止,及时给予关心指导。”郭平说,孩子毕竟是孩子,藏在心里的小事可能也不是小事儿。
豫中南地区最早的儿童青少年心理科
少年强,则国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关乎每个家庭的幸福,关乎国家发展的未来。近年来,该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专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需求,全力为广大未成年人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该科是豫中南地区开设最早的儿童少年精神疾病科,也是医院重点建设的二级学科。以儿童少年各种心理障碍、发育障碍等的评估、诊断、治疗及康复干预为重点。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5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7人,市拔尖人才1人,市学术带头人1人,中级心理治疗师4人,心理咨询师3人。采用药物、心理、物理康复及家庭治疗相结合的整合治疗模式服务于患者。科室拥有成熟稳定的人才梯队,基础理论扎实,多人接受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中南大学湘雅二院、北大六院等儿少科及精神科专家指导。尤其在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诊疗方向,积累了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曾荣获市科技成果1等奖1项,2等奖7项。
诊治范围包括,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特发于童年与少年的情绪障碍(焦虑症、恐惧症、抑郁症、强迫症)、品行障碍、多动性障碍、抽动障碍、特发于童年与少年的社会功能障碍、孤独症等。
增设无陪护病区 满足患者需求
为满足群众就医需求,医院在原有规模的基础上成立了儿童青少年心理科1病区(全护理病区),主要收治家人无法陪护的儿童精神心理障碍患者。
病区成立以来,医护心理治疗师合作和摸索,规范患者行为,继续通过松弛、示范、教育、沙盘、阅读、体育锻炼、家长视频通话等多种形式的干预手段促进患者心理成长和疾病康复。目前,科室日常开展沙盘心理治疗,辩证行为、认知行为、活动方式、人际交往、心理成长等多种团体心理治疗,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因为没有陪护,住在病区的患者实行统一管理,通过集体生活锻炼了孩子们的规矩意识、协作精神和交往能力。
拓展治疗手段 帮助患儿提升生活能力
“一切的治疗手段,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提升适应生活的能力,让这些孩子无缝对接回到学校,回归社会。”据该院儿少二科副主任薛树龙介绍,科室主要收治患有儿童情绪障碍、抽动症、多动症的患者。单一药物治疗难以取得满意效果,因此科室以团体心理治疗为主,让孩子学会情感表达,学会与人交往,提升以后的学习和生活能力。同时科室还对一些不会表达、不愿表达的孩子进行沙盘治疗,医生通过沙盘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并给予正向引导,提高患儿的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开展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
儿少科心理治疗师王慧平经常陪伴孩子做康复训练、社交技能训练,开展团体心理治疗,进行个体心理治疗,让孩子们边做治疗边恢复身体的一些机能,增加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培养规矩意识和团队意识,使他们的行为更符合社会规范,更能融入社会、融入生活。另外,儿少心理科还有VR、心脑认知治疗仪、磁疗、经颅治疗仪、中医针灸等辅助治疗。
专家呼吁:孩子的成长家长多一些陪伴
结合身边真实的案例,薛树龙提醒家长,要给予孩子适度的关心和陪伴,不要唯分数论,给予适度的空间,让孩子发挥天性,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王慧平说,当孩子出现一些问题,有适时正确的引导干预,孩子就能走出阴霾。在孩子出现问题时,与其批评不如帮帮他,不要抱怨,不管孩子有没有看过心理疾病,都把他当正常孩子一样看待,不要过于小心,让孩子变得敏感。
郭平则提醒家长,每周至少抽一两个小时,陪伴孩子聊聊想法和一些小目标,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纠正一些不健全或不全面的认知。孩子一旦出现心理问题,家长要多鼓励,给予他们强有力的支撑,或者寻求专业人士、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他呼吁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通过正能量信息的点滴灌输,让孩子的思想越来越成熟。
郭平说,下一步儿少科将继续做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强化心理健康防治,在服务过程中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强化人才培养建设,扩大服务范围,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丁宏伟 周甜 王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