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的中医药治疗

2024-4-24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其主要特点为簇集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呈群集带状分布。中医称“缠腰火丹”、“蛇丹”、“蜘蛛疮”等。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的带状疱疹患者发病后局部皮损可痊愈,而神经痛仍持续1个月及以上,这种神经痛是较剧烈的顽固性、持续性疼痛,常呈烧灼痛、撕裂样或刀割样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疼痛发作时可导致患者寝食不安或有焦虑和抑郁等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我国每年约新增156. 3万带状疱疹患者,现代医学没有针对对带状疱疹的特效药物,其治疗策略主要是给予类固醇皮质激素、抗病毒、止痛、抗炎、营养神经等,虽可缓解临床症状,但难以取得长期疗效。而中医药在治疗带状疱疹方面有独特的认识,治疗手段也独具优势。

1. 中医对带状疱疹的认识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的病因病机主要是风、湿、热、毒等致病因素,涉及肝、脾、肺、心等脏腑。带状疱疹急性疼痛期的病机特点为肝经热毒炽盛、经络瘀滞,或伴湿热;亚急性疼痛期的病机特点为余毒未尽,耗伤正气,经络瘀滞;慢性疼痛期的病机特点为气血瘀滞,脉络不通,或为气阴不足,经脉瘀滞。其病机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情志不遂导致,情志不畅、气郁化火,火毒外溢于皮肤;二、饮食不节,脾虚湿蕴而化热,湿蕴互相搏结于气血;三、气血亏虚,受到外界病毒侵袭,导致气滞血凝。主要与情志内伤、肝火亢旺、湿热壅盛、瘀血阻络等相关。治疗常须内外合治、症因同治、多法并用等方法。内治多用中药汤剂,外治则采用针刺、火针、艾灸、特定穴位等方法。

2. 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有哪些?

带状疱疹发病早期应解毒止痛,以祛邪为主,后期治疗则要以活血化瘀止痛为主,攻补兼施。根据实际情况可辨证治疗,根据其病因病机及疾病表现主要分为肝经郁热证、脾虚湿蕴证、气滞血瘀证。

(1)肝经郁热证表现为皮损鲜红,灼热刺痛,可伴口苦咽干、烦躁易怒、便干溲黄等,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或数,治法为清肝泻火、凉血解毒,代表方为龙胆泻肝汤,方剂组成为龙胆草6g,黄芩9g,山栀子9g,泽泻12g,木通9g,车前子9g,当归8g,生地黄20g,柴胡10g,生甘草6g。

(2)脾虚湿蕴证表现为皮损颜色淡红,疼痛或轻或重,可伴渴不欲饮、食少腹胀、大便时溏等,舌质淡胖、苔白,脉沉或滑或濡,治法为健脾化湿、清热解毒,代表方为除湿胃苓汤,方剂组成为苍术10g,厚朴10g,陈皮10g,猪苓15g,泽泻10g,茯苓12g,炒白术12g,桂枝10g,甘草6g。

(3)气滞血瘀证表现为皮疹消退后局部仍疼痛不已,难以忍受,并可放射至附近部位,可伴胸胁脘腹胀闷,或有痞块、时散时聚,舌质淡或紫暗或有瘀斑、苔白或黄,脉弦涩或弦细,治法为理气活血、化瘀通络,代表方为血府逐瘀汤,方剂组成为桃仁12g,红花9g,当归9g,生地黄9g,牛膝9g,川芎4.5g,桔梗4.5g,赤芍6g,枳壳6g,甘草6g,柴胡3g。

3. 治疗带状疱疹的中医外治方法有哪些?

(1)针刺治疗

对皮损区局部予以针刺治疗,能将火引到体内,促进疱疹干涸、结痂,同时还能起到疏通经络、缓解带状疱疹神经痛等作用,降低神经痛等后遗症的发生。

(2)火针

急性期带状疱疹湿热毒邪郁于肌表,热象明显,采用火针、铺棉灸、艾灸、叩刺拔罐等温热刺激的外治法治疗,疏通瘀滞、清肝泻火,能快速环节疼痛,消散皮疹等作用,且无不良反应。

(3)艾灸

艾灸可以引邪外出,引热外出,化瘀解毒,消肿止痛,可以减少出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和疼痛时间,并能降低患者疼痛程度。

(4)特效穴位治疗

夹脊穴:刺激夹脊穴能够通调督脉气血运行,起调节五脏六腑功能的作用。电针夹脊穴治疗带状疱疹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蜘蛛穴:蜘蛛穴属经外奇穴,艾灸蜘蛛穴,能激发经络的正气,又可泄热解毒,使郁毒引而拔之,托之于外而收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中药科 于东升)

责任编辑:星星  一校:曲星  二校:徐琳琳 贾佳丽  三校:杨小玉  一审:赵曦  二审:梁如意  终审:郜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