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手术前为什么要做凝血四项吗

2024-4-19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凝血四项是检验科临检检查项目之一,手术前,医生通常会要求患者进行凝血四项检查,以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

凝血四项包括:

(1)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参考值:11-14秒。其延长可能出现在以下情况: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如急性重症肝炎及肝硬化;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急性DIC消耗性低凝期、原发性纤溶亢进、阻塞性黄疸、维生素K缺乏;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存在:如服用口服抗凝剂、肝素、FDP和香豆素等抗凝剂。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正常参考值:25-37秒。其延长可能出现在以下情况:血友病甲、血友病乙(Ⅸ)部分血管性假血友病患者;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疸、口服抗凝剂等;血循环中有抗凝药物存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及一些免疫性疾病;高凝状态;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和肾炎综合症;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

(3)纤维蛋白原(FIB):正常参考值:2-4 g/L。其异常可能出现在以下情况:先天性凝血因子Ⅴ增多。

(4)凝血酶时间(TT):正常参考值:12-16秒。其延长可能出现在以下情况:DIC早期呈高凝状态;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其它血栓前状态(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活性增高及血管损伤等);口服避孕药;先天性凝血因子V增多。

术前检查凝血四项的必要性

术前凝血四项检查是否有必要做,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

首先,凝血四项检查是检测凝血功能是否正常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这项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凝血系统状况,判断是否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血栓形成的风险。对于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了解其凝血功能是否正常非常重要,因为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出血的情况,如果患者的凝血功能不正常,就可能增加手术出血的风险。

其次,如果患者出现了身体不明原因的出血,或者长期服用药物,那么就有必要进行凝血四项检查。这些情况下,患者的凝血功能可能受到影响,通过检查可以了解具体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另外,如果患者存在比较严重的器质性疾病或者服用抗凝药,那么在做凝血四项检查时,需要结合身体的情况调整检查时间。因为这些疾病或药物可能会干扰凝血指标的准确性,影响检查结果。

术前凝血四项检查的操作

术前凝血四项检查的操作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患者坐在抽血窗口前,医生会为患者绑止血带,可能会轻拍患者肘部。

(2)医生会选择肘部合适的血管,并在局部进行消毒,然后会让患者握拳,患者应注意配合。

(3)医生会抽取适量静脉血,针筒内见到血即解开止血带。

(4)医生会用无菌棉棒按压在针孔部位并拔针,同时患者要松拳,并用另一只手按住针孔处的棉棒。

注意事项包括:

(1)扎针时可能会有轻微疼痛感,请患者不要随意移动手臂。

(2)感觉特别害怕者,可考虑将视线移向其他地方,转移注意力。

(3)患者要尽量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收缩,增加采血困难。

(4)常规检查约2小时后出结果。若为急诊的加急检查,通常1小时左右即可出结果。

总之,术前凝血四项检查对于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判断手术风险、指导治疗措施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具体决定是否需要做这项检查时,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综合考虑。

 (汝州市骨科医院 检验科 张斐斐)

责任编辑:星星  一校:曲星  二校:徐琳琳 贾佳丽  三校:杨小玉  一审:赵曦  二审:梁如意  终审:郜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