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伤害与急救处理的科普知识

2024-4-8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意外伤害是指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活动中,因意外原因导致的身体损伤。意外伤害的发生往往突然且不可预测,给受害者及其家庭带来困扰。掌握急救处理知识,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理意外伤害,减轻伤害程度,甚至挽救生命。以下是关于意外伤害与急救处理的科普知识。

一、常见意外伤害及急救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意外伤害难以避免。掌握正确的急救措施,可以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或减轻伤害。以下是几种常见意外伤害及相应的急救措施:

1. 出血:出血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和毛细血管出血。对于动脉出血,应立即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紧紧压迫伤口近心端;对于静脉出血,可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压迫伤口远心端;对于毛细血管出血,可自然止血或用干净的纱布包扎伤口。

2. 骨折:骨折表现为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等。发现骨折时,不要移动受伤部位,用冰袋或冷敷布敷在受伤处,减轻肿胀和疼痛。及时就医,进行X光检查和治疗。

3. 烧烫伤:烧烫伤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一度烧烫伤可用冷水冲洗,减轻疼痛;二度和三度烧烫伤需用干净的纱布或衣物覆盖伤口,防止感染,并及时就医。

4. 中毒:中毒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头晕等。立即停止接触中毒源,大量饮水,尽快就医。

5. 窒息:遇到窒息情况,立即拨打120。在专业人员到来之前,可尝试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自救或救助他人。

6. 心脏骤停:心脏骤停表现为意识丧失、呼吸停止、脉搏消失。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同时呼叫紧急服务。

二、急救注意事项

1. 保持冷静:遇到意外伤害时,保持冷静,迅速评估伤情,采取合适的急救措施。

2. 判断伤情:在处理意外伤害时,首先要判断伤者的意识、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若伤者无意识、呼吸困难或心跳停止,立即拨打120求助。

3. 清洁伤口:在处理伤口时,务必保持手部清洁,使用消毒液清洁伤口,防止感染。

4. 正确包扎:包扎伤口时,要松紧适度,既要防止伤口继续出血,也要保证血液循环。

5. 及时就医:在采取急救措施后,及时将伤者送往医院接受专业治疗。

三、预防意外伤害

1. 提高安全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注意安全,避免危险行为。

2. 学习急救知识: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以便在意外伤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理。

3. 保持环境安全:定期检查家庭、学校、工作场所等环境,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4. 遵守交通规则:交通安全是预防意外伤害的重要环节。遵守交通规则,文明驾驶,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风险。

四、常见急救误区

1. 摇晃昏迷者:遇到昏迷者,不应该摇晃或大声喊叫以试图唤醒他们,这样做可能会导致颈椎损伤或脑震荡加重。

2. 给烫伤伤口涂抹牙膏:涂抹牙膏或其他非处方药物并不能有效治疗烫伤,反而可能导致感染。正确的做法是立即用冷水冲洗烫伤部位,然后用干净的布覆盖伤口,并尽快就医。

3. 直接按压心脏:在心脏骤停的情况下,不应该直接按压心脏,而应该先进行胸外按压,同时呼叫紧急服务。

4. 给中毒者催吐:催吐并不是一个有效的解毒方法,而且可能会使中毒物质更快地进入血液循环,增加中毒风险。

5. 过度使用止血带:止血带应该只在必要时使用,并且使用时要注意时间,以免造成肢体缺血。

五、儿童和老年人的特殊注意事项

1. 儿童:儿童活泼好动,容易发生意外伤害。家长应加强对儿童的看护,教育他们遵守安全规则,并掌握儿童急救知识。

2. 老年人: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更容易发生骨折等意外。家人应关注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安装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扶手、防滑垫等,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通过以上科普知识的了解和学习,我们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记住,及时的急救措施可以救命,而预防措施则可以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总之,意外伤害与急救处理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问题。掌握急救知识,提高安全意识,预防意外伤害,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注意安全,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石家庄市桥西区振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 邵明

责任编辑:杨小玉  一校:曲星  二校:徐琳琳 贾佳丽  三校:杨小玉  一审:赵曦  二审:梁如意  终审:郜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