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控输注技术在麻醉中的应用

2024-2-18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在医学领域,麻醉技术的革新始终是推动手术安全与舒适度提升的关键。随着科技的进步,靶控输注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麻醉管理方式,正逐步成为现代麻醉实践的亮点。这项技术通过精确调控麻醉药物的输注速率,实现了麻醉深度的平稳维持与术后苏醒的快速恢复,为医生和患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与安全。

一、什么是靶控输注技术?

靶控输注技术是一种基于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原理的药物输注方法。通过计算机控制,根据患者的生理参数(如体重、年龄、性别等)和药物代谢情况,自动调节药物输注速率,使药物浓度维持在目标范围内。靶控输注系统通常包括三部分:药物输注泵、计算机控制器和监测设备。

1. 药物输注泵:负责将药物输注到患者体内。

2. 计算机控制器:根据监测设备传来的数据自动调节输注速率。

3. 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患者的生理参数和药物浓度,确保药物输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靶控输注技术以群体药代-药效动力学模型为基础,以血浆或效应室浓度为调控变量,通过调节输注曲线来控制目标血浆或效应室的药物浓度,使调控指标维持在靶值。麻醉医师可根据临床麻醉的镇静和镇痛要求,通过调节靶浓度即可控制注射速率,提供平稳、可精确控制的血药浓度。

二、靶控输注技术有哪些优势?

靶控输注技术在麻醉中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精确控制药物浓度:靶控输注技术通过计算机控制器自动调节药物输注速率,使药物浓度维持在目标范围内,避免了传统麻醉药物输注方式中药物浓度波动较大的问题。这种精确控制可以减少药物浓度的波动,提高麻醉效果的可控性。

2. 个体化麻醉管理:靶控输注技术可根据患者的生理参数和药物代谢情况自动调节药物输注速率,实现个体化的麻醉管理。这有助于满足不同患者的麻醉需求,提高麻醉手术的有效性和患者的满意度。

3. 提高手术安全性:靶控输注技术能够实时监测患者的生理参数和药物浓度,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可立即进行调整,降低了麻醉手术的风险。这对于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控制和麻醉效果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

4. 减少麻醉药物用量:靶控输注技术能够精确控制药物浓度,避免了药物过量或不足的情况,减少了麻醉药物的用量,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这对于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和降低医疗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三、靶控输注技术在麻醉中的应用有哪些?

靶控输注技术在麻醉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静脉麻醉、吸入麻醉、镇痛治疗和术中唤醒等方面。

1. 静脉麻醉

靶控输注技术在静脉麻醉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如丙泊酚、瑞芬太尼等药物的输注。通过靶控输注技术,可以精确控制药物浓度,实现快速入睡、平稳苏醒的目的。这对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支撑喉镜下手术、眼科手术、口腔科手术、腹腔镜检查及手术、气管镜检查及手术、胃肠镜检查、胆道镜手术、门诊日间手术等时间短而刺激强度大且变化迅速的手术中,靶控输注技术具有起效快、维持平稳且可控性好、恢复迅速彻底的优点。

2. 吸入麻醉

靶控输注技术在吸入麻醉中的应用相对较少,但已有研究证实其可行性。通过靶控输注技术,可以精确控制吸入麻醉药物的浓度,提高麻醉手术的安全性。这对于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控制和麻醉效果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

3. 镇痛治疗

靶控输注技术在术后镇痛治疗中也有广泛应用,如患者自控镇痛(PCA)。通过靶控输注技术,可以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药物代谢情况自动调节镇痛药物的输注速率,实现个体化的镇痛治疗。这对于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和提高患者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

4. 术中唤醒

靶控输注技术在术中唤醒中的应用也逐渐受到关注。通过靶控输注技术,可以在手术过程中精确控制麻醉药物的浓度,实现患者的术中唤醒,有助于神经外科等手术的顺利进行。这有助于减少麻醉药物的副作用和并发症,提高麻醉手术的安全性。

四、靶控输注技术在麻醉中的效果研究

靶控输注技术在麻醉中的效果得到了多项研究的验证。例如,一项针对1到12岁儿童的研究表明,靶控输注组与恒速输注组相比,虽然靶控输注组使用了更大的丙泊酚剂量,但苏醒时间并未延长,且BIS值(脑电双频指数,用于评估麻醉深度)在正常范围内所占的时间比例更高。这表明靶控输注技术可以实现更平稳的麻醉深度,同时不影响苏醒时间。

研究招募了ASA分级I级、年龄1到12岁的儿童,随机分为靶控输注组和恒速输注组。靶控输注组持续靶控输注丙泊酚,恒速输注组以2.5mg/kg为负荷剂量,随后以15、13、11、9mg/kg/h的速度输注。术中麻醉医师调整丙泊酚的剂量使BIS值保持在40到60之间。

结果显示,靶控输注组和恒速输注组的小儿停止丙泊酚输注后拔管时间分别是15.1(5.1)和16.2(6.1)分钟,差异不显著。靶控输注组和恒速输注的丙泊酚平均输注速度为16.7mg/kg/h(标准差为4.2)和14.6mg/kg/h(标准差为3.1),靶控输注组的BIS值大于60的时间百分比显著低于恒速输注组[10.2%(18.4%) vs 23.2%(26.3%),P=0.016]。

这表明,靶控输注技术可以在不延长苏醒时间的前提下,实现更平稳的麻醉深度,提高BIS值在正常范围内所占的时间比例,是一种较为简单的丙泊酚用药滴定法。

五、靶控输注技术的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临床需求的不断变化,靶控输注技术在未来麻醉手术中将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1. 技术优化:靶控输注技术将进一步完善其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参数的准确性,提高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减少技术复杂性,降低操作难度。

2. 药物多样化:靶控输注技术将探索更多药物的输注特性和配伍方案,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麻醉需求,提供更多的选择和灵活性。

3. 临床普及:靶控输注技术在麻醉手术中的优势和应用前景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未来将进一步推广和普及,提高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水平。

4. 跨学科应用:靶控输注技术不仅在麻醉手术中有广泛应用,未来还可能拓展到其他领域,如重症监护、疼痛管理等,实现更广泛的应用范围。

综上所述,靶控输注技术以其精准、高效的特点,在麻醉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与价值。通过不断优化药物输注策略,这项技术不仅提升了麻醉手术的安全性与可控性,还促进了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显著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整体质量。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与临床应用的深入探索,靶控输注技术有望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推动麻醉学科向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我们期待,在科技与人文的双重驱动下,麻醉技术能够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 麻醉科 庞承贵)

责任编辑:星星  一校:曲星  二校:徐琳琳 贾佳丽  三校:杨小玉  一审:赵曦  二审:梁如意  终审:郜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