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故事】“空中”医疗救援记

2024-2-24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你好,是郑大一附院吗?”2月18日上午11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区急救中心响起,电话另一头传来焦急的声音。

正在值班的急诊门诊调度人员接到患者家属求助,在周口市一家医院住院治疗的,一名54岁的肝硬化患者因消化道出血不止,病情危重且合并症较多,急需转院治疗。

了解到这一紧急情况,医院东院区急诊门诊护士长王磊立即与当地医生、患者家属取得联系。考虑到患者因冠心病曾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而且合并症较多,长时间远距离转运危险很大,经沟通,决定进行航空救援。

经过充分评估患者病情、转运距离、天气等因素后,医院东院区急救中心负责人兰超即刻启动了紧急预案,空中救援团队机组人员快速整理机载医疗物资,协调空域、测算航距、申请航线并快速协调周口当地降落地点。

当天下午15时14分,救援直升飞机安全降落在周口市。接到患者,飞机于15时46分从周口市起飞。“上机即入院”,随行医务人员立即着手为患者办理手续,在飞机到达医院前已将患者所需的入院手续和检查单开具完毕。

在飞行途中,护师田彤耐心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和安慰,让患者及家属紧张的心情得以缓解。医师曹立志紧紧地握住患者家属的双手,详细介绍了心电监护仪上显示的生命体征情况及各种生命支持设备的功能。

16时49分,救援直升机安全降落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区停机坪。这趟单程近200公里,开车需要3个小时的时间被缩短到了1个小时,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救治时间。

患者一下飞机,便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到CT室进行检查,随后入住综合ICU(重症监护病房)。

看到患者住进重症监护病房,家属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了,又专程跑到急诊科找到正在忙碌的医护团队,激动地说“太感谢你们了!这一下我的父亲终于有希望了!”

这是2024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航空救援团队的首次救援任务。该航空救援团队拥有丰富急救转运经验,坚持“上机即入院”的原则,曾成功完成ECMO(体外膜肺氧合)循环支持患者等高难度航空转运工作,还曾全程直播器官移植航空转运,受到社会各界极大关注。每次航空救援均由两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具有航空救援资质的急救医生、护士组成空中救援团队,救援飞机配备有先进的除颤仪(AED)、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吸引器、氧气筒等抢救设备,为远距离患者转运提供了有力保障。(本报记者 朱晓娟 通讯员 周厚亮 郭啸轩)

审核:星星 责任编辑:杨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