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拍片子,DR,CT,MRI分别有何区别

2024-1-16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随着现代医学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医生会为其开相应的影像检查。例如DR、CT、MRI,很多患者对于检查项目表示不理解,同样都是拍个片子,为什么要选这个?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我们常去医院的拍片室进行拍片子,其实大致上可以分为DR、CT 、核磁共振(MRI)三种,由于三种检查同样都是做完检查,检查科室会给你片子和检查报告,就给大家造成一种误解,以为都一样。今天就为大家逐一讲解一下:

一、DR(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部分医院也称X线平片检查)

DR利用X线检测器直接转化射线信息,它与其他拍片检查最大的区别就是成像环节较少,成像速度快,X线曝光1-2秒即可完成检查。我们常说的拍片子大部分都是指DR检查。

适用情况:X线是观察骨骼关节首选的检查方式,价格也相对较便宜。如果怀疑四肢、脊柱等部位出现急性外伤,伤到了骨骼,有突发急性疼痛或是难以控制的慢性疼痛,一般会优先选择X线。

自身不足:X线检查只能提供平面影像,成像也容易受衣物、首饰甚至过厚的软组织影响,一般多用于健康筛查。同时, X 射线照射到生物机体时,具有一定的放射性。因此,一般情况下,孕妇、备孕人群不建议做X光,以免影响胎儿发育。

二、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CT检查也是利用X线进行成像,它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与透过率的不同,应用灵敏度极高的仪器对人体进行测量,然后将测量所获取的数据输入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就可摄下人体被检查部位的断面或立体的图像,发现体内任何部位的细小病变。

适用情况:CT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X光的加强版,但是比X线看得更细致,CT检查能把人体进行断层成像,像把面包切片看,而且CT检查不仅能观察骨骼病变,还能观察体内软组织。比如急性脑出血,脑外伤,同时怀疑骨骼和软组织病变的患者,就需要选择CT进行检查。一般重要部位的CT检查,如:头颅、胸腹、脊柱、骨盆等优于常规X线。尤其是对胸部疾病的诊断,CT检查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CT能对肺部微小病变、气管、支气管病变等进行诊断,对肺癌的筛查等胸部疾病有重要的意义。CT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头颈部疾病的诊断、大血管检查等也有很大的价值。如:颅内出血、肿瘤、早期鼻咽癌的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筛查等等。

自身不足:辐射剂量明显高于X光,虽然目前有低剂量螺旋CT,其放射剂量是普通 CT的1/5,但是降低剂量的同时,图像清晰度也会有一定的下降。

三、核磁共振(MRI)

核磁共振(MRI)使用较强大的磁场,使人体中所有水分子磁场的磁力线方向一致,这时磁共振机器的磁场突然消失,身体中水分子的磁力线方向,突然恢复到原来随意排列的状态。由于核磁共振运用磁场成像,与上述两项检查的成像原理不同,核磁共振检查不会产生辐射。

适用情况:核磁共振可以随意做任何角度的切层,且无辐射。对颅脑、脊柱和脊髓等的解剖和病变的显示,比CT有优势;但是核磁共振检查由于成像原理不同,检查速度较慢(一般10-20分钟),且噪音较大。因此一般不用于急重症患者的检查。核磁共振对病变组织的敏感度优于CT,尤其是对关节韧带、肌肉、腹盆腔软组织及中枢神经系统等检查,图像更清晰,内容更丰富。核磁共振对脊柱、关节、肿瘤、感染性疾病、淋巴结和血管结构之间的相互鉴别,也有独到的优势。

自身不足:由于成像原理不同,有些方面核磁共振不如CT。如:对肺部、骨骼结构的细节表现、骨折等,所以有时候骨科医生会要求两者都要检查;要注意的是:体内留有金属物品者、带有心脏起搏器者不能接受核磁共振,检查前要先告知医生。

(许昌市中心医院医学影像科 孔玲)

责任编辑:杨小玉  一校:曲星  二校:徐琳琳 贾佳丽  三校:杨小玉  一审:赵曦  二审:梁如意  终审:郜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