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涎石症的症状和防治
2024-1-21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人体结石病变常见于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胆结石等,今天我来介绍一种可以在口腔中发生结石的唾液腺阻塞性病变——涎石症。
涎石症是在涎腺腺体或导管内发生钙化团块而引起的一系列病变。涎腺结石大小不等,多呈白色、淡黄色或棕黄色,常使唾液排出受阻,并继发感染,造成腺体急性或反复发作的炎症。多发生在颌下腺,其次是腮腺,偶见于小涎腺,舌下腺很罕见。
引起该病的原因包括:①异物:颌下腺和腮腺分泌唾液的开口均在口腔内,腮腺的开口是在颊黏膜上,颌下腺的开口是在口底的黏膜上,当进食时,有些食物的残渣或者是异物,可能通过这个微小的开口,进入到导管内部,导致无机盐的沉积,形成结石。②炎性病变:当口腔内出现炎性病变时,也可能会导致腮腺和颌下腺出现结石。③无机盐的代谢异常:对于唾液腺结石的患者,其无机盐的代谢,特别是钙的代谢,可能会出现紊乱,钙的含量可能会比较高,使得容易形成结石。
典型的涎石症临床症状为:进食时涎腺肿大、胀痛,有时疼痛剧烈,发生涎石绞痛,停止进食后不久,腺体可自行复原,疼痛亦随之缓解,常伴有涎腺炎症,导管口处黏膜红肿,挤压腺体可见有脓性分泌物自导管溢出。
防治方法:较小的涎石可通过保持口腔卫生,多饮水,清淡饮食,适当进行涎腺按摩,进食酸性食物或口服毛果芸香碱促进唾液分泌,有望自行排出。较大的结石则应及时就医手术治疗。对于可触及的导管前部结石,涎腺无反复感染病史,腺体功能依然存在者可行导管切开取石术或涎腺镜取石术;对于病程较长,结石位置靠近腺体,涎腺反复感染及腺体无分泌功能者可同期行涎腺切除术。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李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