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保健食品?
2023-12-1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保健食品的本质属性仍是食品,是一类对特定人群具有一定调节机体作用的特殊食品。
保健食品与普通食品有何区别
(1)功能:保健食品可以声称具有调节机体功能、改善体质的作用,而普通食品通常是为人们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并不强调特定功能。
(2)用量:保健食品一般有规定的食用量及特定的食用范围,普通食品没有食用量要求,也无特定的食用范围。
(3)人群:保健食品一般针对特定人群,有特定适宜人群和不适宜人群,普通食品则没有区分。
保健食品能代替药品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七十八条规定,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并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包括保健食品在内的所有食品都不具有预防和治疗功能,不能用于治疗疾病。任何宣称保健食品可以预防治疗疾病的行为均属于违法行为。
保健食品与药品在功能目的、服用安全性、适宜人群和用法上都有所区别。
(1)功能目的:保健食品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具有调节机体功能、改善亚健康、增强抵御疾病能力、降低发病风险的作用;药品则是以预防、治疗、诊断疾病为目的,并且有规定适应证。
(2)服用安全性:保健食品要求在规定食用范围和食用量内长期服用,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药品允许有毒副作用。
(3)适宜人群:保健食品是针对特定人群;药品用于患者。
(4)用法:保健食品仅通过口服食用或饮用;而药品有多种给药途径,除了口服还可以注射、涂抹等。
保健食品与保健品是一回事吗
我们通常所说的保健品与保健食品其实不是一个概念。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2018年10月9日在其网站发布的《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问答》中明确了保健食品与保健品的区别。保健食品具有明确的法律定位,其监管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产品属性为食品。而“保健品”没有明确的法律定义,一般是对人体有保健功效产品的泛称,许多媒体报道中涉及的保健品,实则是内衣、床垫、器械、理疗仪、饮水机等,而非食品或保健食品。
选购保健食品时重点注意什么
(1)认准“蓝帽子”标志:我国对保健食品实行注册与备案管理,并设定了保健食品专用标志。标志为天蓝色,整体造型呈帽形,俗称“蓝帽子”。
只有经过原卫生部或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保健食品,产品标签上才能使用保健食品专用标志。“蓝帽子”一般在产品包装左上角。对于标签上没有“蓝帽子”标志却声称为保健食品的产品,消费者不要购买。
(2)识别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就在“蓝帽子”标志下方。由于批准部门和管理制度不同又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国产保健食品注册号:2003年以前的格式为“卫食健字(年份)第××××号”,“卫”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代表食品、“健”代表保健食品;2003年7月—2017年5月,格式为“国食健字G年份××××”,“国”代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代表国产;2017年5月至今,格式为国食健注G年份××××,“注”代表注册。
2)进口保健食品注册号:2003年以前格式为“卫进食健字(年份)第××××号”或“卫食健进字(年份)第××××号”, “进”代表进口;2003年7月~2017年5月,格式为“国食健字J年份××××”,“J”代表进口;2017年5月至今,格式为国食健注J年份××××,“注”代表注册。
3)国产保健食品备案号:食健备G+4位年代号+2位省级行政区域代码+6位顺序编号。
4)进口保健食品备案号:食健备J+4位年代号+00+6位顺序编号。
大部分保健食品的相关产品信息都可以在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http://qy1.sfda.gov.cn/datasearch/face3/dir.html)查询。消费者在购买保健食品时,注意识别批准文号,那些标注不规范、冒用保健食品标志以及伪造保健食品文号的产品不要购买。
(3)查看销售场所资质:选购保健食品要到证照齐全的正规场所如正规的商场、超市、药店等经营企业,并注意其有没有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如果是通过网络、会议、电视、直销和电话等方式购买产品,也应先确认其资质信息。并且,购买时索要发票和销售凭据。
(4)分辨虚假广告与宣传,警惕保健食品骗局:近些年,保健食品市场虚假广告、夸大宣传和欺诈行为屡禁不止,消费者在购买时一定要科学、理性看待保健食品广告。违法宣称疗效,药到病除的保健食品,一律不要购买;广告中未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的保健食品,一律不要购买;违法添加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制造虚假功能效果的保健食品,一律不要购买。同时,消费者还要警惕保健食品营销骗局,避免那些“免费”陷阱,像是免费体检、免费赠送以及免费的健康咨询、健康讲座、专家义诊等。很多免费活动都是以产品营销为目的,消费者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盲目参加。
(5)发现受骗,及时投诉举报:消费者如果发现有虚假宣传保健食品具有预防、治疗疾病功能的,或者对所购买的保健食品质量安全有质疑,可及时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举报或投诉,也可拨打投诉举报电话:12315。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依法处置。
(河南省疾控中心 付鹏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