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保质期和保存期有什么区别

2023-12-1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食品保质期,又叫食品最佳食用期,基本上已明确地表明了它的含义。它的专业解释是: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例如0摄氏度~4摄氏度)下,保持品质的期限。在此期限内,产品完全适合于销售,并保持标签中不必说明或已经说明的特有品质。超过此期限,在一定时间内,预包装食品可能仍然可以食用。例如牛奶,在冷藏条件下,在保质期限内(例如3天),牛奶的所有品质(香味、口感、营养、色质等)都会得以保持。过了保质期的一定期限内(例如半天内),品质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仍然可以食用,不会吃坏肚子。

    保存期的别名是食品推荐的最后食用日期,专业含义是: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例如牛奶是0摄氏度~4摄氏度)下,预计的终止食用日期。它与保质期最大的不同是,过了食品的保存期,食品就不能再食用了,因为它很有可能已经变质了。那么,过期食品是否等于变质食品呢?保质期不是认定食物是否变质的唯一标准,很多时候我们还需要根据食物类别和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在保质期内,食物也可能由于存放方式、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过早变质;超过保质期,食物也不等于肯定变质、不能吃了,这需要综合进行判断。

    干货 木耳等干货类食品(国标规定水分含量在12%以下)在合适的条件下一般能放三四年。过期后,如果没有长毛发霉现象,闻起来和尝起来都没有异味,可以继续食用。需要提醒的是,这类食品一旦开封,很容易吸水回潮,加速变质。

    食用油 有时看起来还没有变色、变味,但是开盖接触氧气后,油的过氧化值会逐渐上升,长期吃这样的油,会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风险。开了盖的油,应在3个月内用完;倒入油壶里的油,应在1周之内用完。

    主食 主食按照含水分多少分为两大类,水分多的有馒头、面包等,水分少的如饼干等。面包和馒头的保质期一般为3天~7天,过了保质期,如果仅仅是发干,可以做成面包渣吃,如果发霉变酸就不能吃了。饼干含水量少,如果是密封包装,保质期一般在1年以上,只要不破损、没受潮,即便过了期,只要味道没变化,一般还是能吃的。

    奶制品 过了保质期的牛奶,如果呈现稠而不均匀的液体状,或有凝块、絮状物,就要扔掉;奶粉呈干粉状态,不含水分,保质期较长,过期时间不长,且没有颜色发暗、肉眼可见杂质或异物,未出现陈腐味、霉味、哈喇味等,还可以吃;过期的酸奶如果出现了酒味、腐败味、霉变味等,说明受到细菌污染,就不能喝了。

    冷冻的肉和鱼 在冷冻的条件下放置,鱼和肉最长可存放1年。但家用冰箱会因冰箱门经常开关等因素,使冰箱内温度发生变化,导致保质期限变短。如果有哈喇味、臭味,解冻后表面发黏,则说明不能吃了。

    饮料:饮料类一般都密闭包装。开封后建议1天内喝完。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杨丽)

审核:星星 责任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