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晕目眩 “天旋地转”怎么办
2023-12-26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在生活中,我们都可能经历过那种令人不安的头晕目眩感觉,仿佛整个世界在眼前天旋地转。这种症状不仅会瞬间打破我们的日常节奏,还可能引发恐惧和焦虑,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然而,面对这种“天旋地转”的感觉,许多人可能并不清楚其背后的原因,更不用说如何有效地应对和处理了
一、为什么会发生眩晕
1.睡眠不足:任何疾病而言,睡眠不足都是大敌。
2.身体状态不佳:身体虚弱,眩晕就会趁虚而入。
3.气压变化:台风等产生的低气压,飞机起飞和着陆产生的压力变化,这些压力变化会影响耳部导致眩晕发作。(
4.过劳:过劳会导致前庭供血血管痉挛诱发眩晕。
5.人群拥挤:人群拥挤的地方会导致缺氧,诱发或加重眩晕。
6.疾病引起眩晕:眩晕常见的疾病如耳石症、梅尼埃病、中耳炎、前庭神经炎等。
二、在家突发眩晕怎么办?
首先应该尽快休息,寻找患者感到舒适的体位,卧位或坐位等,缓解患者的眩晕症状,同时避免患者因眩晕导致跌扑等严重后果。其次,保持镇定与安静,放松精神,避免进行集中注意力的活动,如看书、看电视等。如果有反复发作病史,应随身携带镇静缓解眩晕的药物,并按医嘱服药。检查自身血压,如果血压过高,有高血压病史者,应及时按医嘱服用降血压药物。症状缓解后不要以为就好了,应前往医院就诊,检查清楚。
三、出门突发眩晕怎么办?
1.“停”——发作时立即减慢或者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紧靠平衡物体,如墙、椅子等,等待救援或缓解。
2.“稳”——降低重心,维持坐、躺或趴的体位,减少跌倒的发生;如果发生严重的跌倒事件,建议不要太急于起身,防止二次损伤。
3.“救”——向身边人求救,及时拨打120,紧急就医。
四、眩晕患者的自我管理
1.安全管理
万一发生眩晕,急性期应尽可能减少活动,卧床休息,避免因为眩晕而导致摔伤、骨折等意外。如果外出时发生眩晕,最好就近找一个比较安全、安静的地方坐下了、或者躺下来,可解开衣领上纽扣。急性期如果能躺下来休息,应选择自我感觉较轻松的方向侧躺,为避免突发恶心呕吐而引起误吸、窒息,切不要仰卧平躺。改变体位时动作应缓慢,戒急躁,避免诱发眩晕发作。如厕、洗澡时,避免骤蹲猛起,防跌扑、晕厥发作。在频繁发作的间歇期不宜单独外出,应需家人陪伴,防止眩晕突然发作出现不良事件。容易反复眩晕发作的患者,平时工作生活宜注意安全,不宜攀岩、登山、驾车等危险活动。生活起居管理眩晕患者平时应起居有常,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保证睡眠充足。保持卧室安静,空气流通,光线柔和冷色调。应避免强光刺激,不宜长时间观看电视或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防止颈部过度疲劳,切忌长期间固定一个头位看书或工作。并注意夜间睡眠姿势,保证睡眠时颈肩部肌肉松弛度。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有吸烟、嗜酒等不良嗜好,请尽早戒烟、戒酒。
2.药事管理
必须按医嘱进行服药,不可根据自己的感受随意增减或停服,尤其降压药、降糖药物等慢性病药物,了解一些可能导致头晕/眩晕不良反应的药物,通常是那些具有耳毒性、降低血压、降低血糖、中枢镇静、骨骼肌松弛等作用的药物。这些药物诱发头晕通常发生于开始用药的那一段时间。如服药后出现头晕/眩晕,应及时停用,尽快到医院就诊由专科医生调整药物。
3.情绪管理
眩晕急发时,常会伴有轻度的心烦焦虑,应减少亲友探视,保持心情平静,可配合听舒缓音乐,放松心情。反复眩晕患者,可与医师或家人进行交流、倾诉,学习正确释放情绪。在眩晕间歇期可适当参加轻便的娱乐活动,舒缓心情。慢性头晕头昏患者,可配合适当的活动、音乐等手段,或培养某些兴趣爱好,以分散自我注意力,调节心境情志、闲情逸志。情绪心理相关性头晕患者,当不良情绪严重困扰自己不能自拔时,可寻求精神科专业医生帮忙,获得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以减轻心理负担、缓解压力。
4.眩晕患者的预防
对眩晕最好的解决办法还是预防,防患于未然,最基本的就是保持正确的适宜的劳逸结合。面对头晕目眩的“天旋地转”感觉,我们需要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和对待,同时保持积极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
每一次对身体信号的关注和尊重,都是我们关爱自我、追求健康生活的有力行动。如果你经常经历这种不适感,记住不要忽视它,而是应及时寻求医疗专业人士的帮助。通过详细地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医学检测,来确定引发头晕目眩的具体原因,并为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让我们携手共进,掌握正确的应对策略,找回生活的平稳与安宁,享受每一个清晰明亮的瞬间。
(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杨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