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术室护理工作怎么防范锐器致伤
2023-11-21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手术室是为患者提供手术及抢救的场所,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手术室护理在临床中具有技术性强、风险大以及步骤多等特点,锐器致伤是一种常见的职业性损伤,对于从事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人,有非常高的危险性。有研究显示,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损伤的概率约为80%。那么手术室中锐器致伤是怎么发生的?怎么避免呢?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隐性风险——锐器致伤
在临床中,锐器致伤是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并且有潜在感染风险。医务人员被锐器刺伤皮肤是职业性接触艾滋病、丙型肝炎、乙型肝炎和其他血液传播传染病的主要原因。由于工作的专业性和特殊性,手术室护士极有可能被锐器致伤。针头是护士经常会接触到的一种器械工具,同时也是伤害最大的锐器。在手术室中容易给护理人员形成伤害的“武器”是剪刀、手术刀片、医用缝合针、各种穿刺针、手术钳和安瓿玻璃载玻片。手术室中护士造成器械严重伤害的主要时间是在手术期间,大约60%,在手术前后大约40%。还有就是与繁忙且压力大的工作有关:针刺伤是手术室中常见的锋利伤害,在针头输送过程中很常见。许多护士,尤其是低资历的护理人员,更容易受伤。
为什么会被锐器致伤?
第一,与手术室护理的特殊性有关。普通外科手术中,护理人员的主要工作是为患者注射、输液并提供手术器械。接触最多的通常是针头、注射器、刀片和其他设备。因此,尖锐的器械更容易造成伤害。据调查,手术过程中护士受伤的发生率约占总数的35%。这是因为年轻护士工作经验尚不足,由于经验不足和缺乏意识,难以熟练地执行外科护理工作。
第二,手术室中护理工作量非常大,所以护理人员必须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熟练的操作技能。与医生进行良好的合作,必须有足够的默契度和专业度。如果在传递刀具、针头和其他尖锐物品的过程中操作不标准,就很容易受到尖锐物体的伤害。
第三,缺乏外科护理安全保护意识。大部分护理人员并没有真正意识到锐器损伤的真正危险性。在操作的过程中,如果有疏忽、精力不足或不严格遵守手术规程的情况,便会引发锐器致伤。护理过程中一些高风险的护理操作,如针头套、注射器和针头、手分开等过程;再比如外科手术刀在转移的过程中,不规则的仪器操作和术后的不当使用等情况均会导致锐器致伤。
第四,在大手术或抢救过程中,因为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很大,也可能会受到尖锐物体造成的损伤。在一些手术中,患者的负面情绪和不配合举动将会使护理人员遭到锐器伤的风险进一步提升。
手术室护理工作怎么防范锐器致伤
一旦出现锐器致伤等突发情况,护理人员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挤压创口排血,用温水清理伤口,再换碘附水溶液消毒杀菌。同时还应查清患者是否存在医源性感染,假如患者有血源性感染,应采取相应查验对策,预防感染。假如护理人员被乙型肝炎病毒污染的锐器扎伤,应该立即注射乙肝疫苗,防止乙肝病毒感染。一旦被艾滋病阳性患者血液污染的锐器伤及,必须服用阻断药以降低HIV患病率,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检查和处理措施。
其实预防大于处置,在工作中,要加强操作技能培训。全面完善规章制度,严格编制手术室护理操作规程。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尤其是年轻护士,需要提高对自我保护的认识。此外,还应加强手术室中护理操作技能的培训。为了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建议严格遵循手术室护理程序和相关规定。如果患者有血液感染,则有必要加强个人防护,并正确处理受污染的设备以避免感染。
(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手术室 许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