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解读病毒性脑炎

2023-11-18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0

 病毒性脑炎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脑部炎症。其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严重者可能出现抽搐和昏迷。以下是对病毒性脑炎的详细科普。

一、病因

病毒性脑炎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的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这些病毒通常通过呼吸道、胃肠道或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并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部,从而引起脑部炎症。

二、症状

病毒性脑炎的症状通常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严重者可能出现抽搐和昏迷。慢性期症状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等。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症状因个体差异而异,但通常包括以下几种:

1.发热:病毒性脑炎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高达39℃以上。

2.头痛:头痛是病毒性脑炎的常见症状之一,通常表现为全头部的胀痛或钝痛。

3.恶心呕吐: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

4.意识障碍: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昏迷等。

5.抽搐: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抽搐症状,表现为四肢痉挛、口吐白沫等。

6.神经系统症状:病毒性脑炎患者可能会出现各种神经系统症状,如肢体瘫痪、视力障碍、听力障碍等。

三、诊断

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相关的辅助检查以及病原学鉴定。

1.病史:患者可能有过病毒感染史或接触史。

2.临床表现: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抽搐等表现。

3.辅助检查:包括脑脊液检查、脑电图、CT或MRI等。脑脊液检查可能发现病毒DNA或RNA,脑电图可能显示脑电波异常,CT或MRI可能发现脑部病变。

4.病原学鉴定:通过采集患者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培养或检测特异性抗体,可以确定病原体种类。

病毒性脑炎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病原学鉴定结果。如怀疑患有病毒性脑炎,建议及时就医并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四、治疗

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对症治疗:如患者出现发热,需要给予退热治疗;如出现颅内压增高,需要给予脱水剂治疗等。

2.抗病毒治疗:对于病毒性脑炎,抗病毒药物是主要的治疗手段。阿昔洛韦与更昔洛韦是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可以抑制病毒DNA的合成。

3.中药治疗:一些中药方剂如疏风清热解毒方(金银花、连翘、生石膏、板蓝根等)也被用于病毒性脑炎的治疗。

4.支持治疗: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需要给予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

5.防治并发症:对于出现抽搐、惊厥等并发症的患者,需要给予相应的止痉、镇静等治疗。

病毒性脑炎的治疗需要综合应用抗病毒药物、对症治疗、中药治疗和支持治疗等方法,旨在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也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对于重症患者,可能需要采取机械通气等生命支持措施。

五、健康宣教

1.疾病知识宣教: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病毒性脑炎的发病机制、病程及预后等,帮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疾病的治疗和护理要点。

2.心理指导:病毒性脑炎患者可能因病情严重而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责任护士应主动与患者沟通,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鼓励和安慰患者,减轻焦虑和恐惧,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

3.休息与活动指导:急性期需卧床休息,保持病房安静,避免搬动及用力过猛,防止高颅压。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活动,但应以不感到疲劳为宜。

4.饮食护理:告知患者家属保证热量供给,给予高热量、高营养、高维生素饮食。对昏迷或吞咽困难的患者尽早给予鼻饲或静脉营养,维持电解质和营养需要。

5.用药指导: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所用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及不良反应等,告知患者遵医嘱按时服药。

6.康复训练指导:告知患者功能锻炼的目的、方法、意义及注意事项等。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需协助其进行日常生活的护理,如洗漱、进食、排尿、排便等。

7.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出院后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定期到医院复查等。

总之,病毒性脑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对于患者应该采取及时有效地治疗措施,同时加强预防工作,减少疾病的发生。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东院区神经重症监护室 罗志毅)

 

责任编辑:星星  一校:曲星  二校:徐琳琳 贾佳丽  三校:杨小玉  一审:赵曦  二审:梁如意  终审:郜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