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做好新生儿鹅口疮预防和日常护理
2023-11-17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新生儿鹅口疮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炎症,主要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新生儿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容易受到各种病原菌的侵袭,因此鹅口疮在新生儿中较为常见。了解鹅口疮的病因、症状以及诊断方法,有助于家长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
一、病因
新生儿鹅口疮的病因主要是白色念珠菌感染。白色念珠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通常存在于人体的口腔、皮肤、肠道等部位。当新生儿免疫力低下时,白色念珠菌便可能繁殖并引发感染。此外,鹅口疮还可能与乳具不洁、喂养方式不当、母亲乳腺炎等因素有关。
二、症状
新生儿鹅口疮的典型症状为口腔黏膜出现白色斑膜。这些斑膜通常呈片状,可覆盖在舌头、颊黏膜、上颚等部位。用棉签擦拭时,斑膜不易擦去,有时还可能伴有少量渗血。部分患儿还可能出现口水增多、食欲减退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儿鹅口疮有时容易与马牙(新生儿齿龈上的白色颗粒)混淆,家长应仔细观察区分。
三、诊断方法
诊断新生儿鹅口疮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医生检查。当家长发现宝宝口腔内有白色斑膜且不易擦去时,应尽快就诊。医生会根据患儿的年龄、病史、症状等,进行口腔检查,以确诊鹅口疮。有时还需进行涂片检查或培养,以便确定病原菌种类和感染程度。
治疗新生儿鹅口疮的方法主要包括:
1. 保持口腔清洁:用温水和盐水清洁口腔,每日数次。
2. 抗真菌治疗:使用制霉菌素、克霉唑等抗真菌药物,按照医生建议的剂量和疗程进行治疗。
3. 调整喂养方式:避免乳具不洁、喂养姿势不当等问题,提倡母乳喂养。
4. 治疗相关疾病:如母亲患有乳腺炎,应及时治疗,以减少新生儿感染的风险。
四、新生儿鹅口疮的预防方法
1. 保持新生儿口腔清洁:家长要定期为新生儿清洁口腔,特别是在喂食后。可以用干净的纱布蘸温水轻轻擦拭新生儿的口腔,以去除残留的奶液和细菌。
2. 注意喂养卫生:家长在喂食时要注意卫生,避免用不干净的餐具、奶瓶和奶嘴。同时,喂食时要避免自己的手指污染食物。
3. 加强新生儿的免疫力:新生儿出生后,家长应按照医生建议及时为新生儿接种疫苗,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力。此外,要保持新生儿的生活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以增强新生儿的抵抗力。
4. 避免接触感染源:家长要尽量避免新生儿接触到患有鹅口疮的患者,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五、新生儿鹅口疮的日常护理方法
1. 观察病情:家长要经常观察新生儿的口腔变化,如发现白色乳凝块样物,应及时就诊。
2. 保持口腔清洁:家长要每天为新生儿清洁口腔,避免口腔内的细菌进一步滋生。
3. 涂药治疗:在医生的建议下,可以使用制霉菌素溶液、龙胆紫溶液、碳酸氢钠溶液等涂抹在新生儿的口腔患处。同时,家长要确保新生儿按时用药,并坚持治疗。
4. 补充营养:家长要确保新生儿摄入足够的营养,以促进口腔黏膜的修复。可以适当增加新生儿的奶量,或添加辅食,如米粉、蔬菜泥等。
总之,家长要重视新生儿鹅口疮的预防和日常护理,从多方面入手,确保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同时,家长要密切关注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如有异常,要及时就诊。
(鹿邑真源医院儿科 朱荣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