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时很多人都有的这种误解,其实很危险!

2023-11-5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0

上个月,有个同事给我打电话,问我输血的相关事宜。因为最近医院缺血,有个患者的儿子想去献血,然后直接拿过来给患者本人输注,她问我行不行。我赶紧告诉她,家属主动要求献血,在目前血源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我们要坚决赞同、支持并表彰这种行为,但是,对于这种直系亲属间的直接输血行为,我们要坚决反对并制止,因为此种行为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家属很大可能是好心办错事,会引发致死率极高的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同事说当初入科时也有输血科的同事专门给她们培训过这方面的知识,只是时间长了,这些知识都还给老师了。因为正是上班时间,我告诉她,如果家属有输血方面的疑问,可以让他直接来我们输血科,我亲自给他解释。

放下电话,我才想到,这些我以为的常识,连医护人员都不能完全掌握,恐怕普通人未必知道,即使知道,但绝大多数肯定也不清楚缘由。因此我写这个文章向大家做个科普。

其实,真不怪大家有这样的误解,在我记忆中,一些以八、九十年代为背景甚至新世纪后相当一部分的影视剧上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家里有人因生产或车祸大出血紧急手术,急需输血,正好遇到血库血液不足或患者是稀有血型,医生让家属想办法,然后父母兄弟七大姑八大姨争先恐后要求护士抽血满足病人所需。我们输血科的医生一看这画面就觉得心塞,对这剧的质量也打了问号,其实这就是编剧没有深入医院采风,全凭想象乱编。

但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形在输血科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因为直系亲属之间是不能直接输血的,即使临床医生同意,申请也会被输血科退回去。

问题来了:输血科为什么这么做?

因为直系亲属之间直接输血会导致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的发生。何谓TA-GVHD?我查阅了众多输血书籍,在人卫出版社的一本专业书上的解释最为准确:在异体血液成分或血液制品中存在有免疫活性的T淋巴细胞,当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的患者接受此种输血后,其自身免疫系统缺乏识别异体抗原的能力,不能抑制和清除输入的献血者的T淋巴细胞,使具有细胞毒活性的T淋巴细胞在患者体内植活、增殖,并因献血者和患者的组织相容性差异而将患者的组织器官识别为非己抗原,进而作为靶器官进行免疫攻击,造成患者的组织器官免疫损伤,这就是TA-GVHD。正常情况下,输血不会发生TA-GVHD,因为接受输血的患者会将输入的供血者血液中的淋巴细胞视为异物而排斥,使供血者的淋巴细胞在患者体内不能生存。

在这里,我们要搞清楚,为什么直系亲属之间直接输血会导致TA-GVHD的发生呢?因为供、受者白细胞相关抗原(HLA)不相合。以父母和子女为例,父母作为献血者属于遗传基因单倍体型纯合子,子女接受父母各一条染色体,属于单倍体型杂合子,他们之间的抗原位点可能不相同,如果子女作为患者接受父母捐献的血液,献血者血液中的淋巴细胞将对受血者的组织、器官视为非己,进行免疫攻击,侵害受血者,甚至产生致命性的输血并发症TA-GVHD。所以,输血时亲上加亲,用亲近家属的血液更安全这一认知是错误的。

其实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已有医生描述TA-GVHD的临床症状,但直至1987年在国外才首次确诊。我在Pubmed上查到国外最早的文献报告是1988年,知网上显示国内最早的文献报告是1993年。

在临床上,TA-GVHD发病率只有0.1-1%,但病死率高达90%左右,病情进展迅速,又诊断困难,亦无明确的治疗方法,预后极差。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特别是父母子女这种I级亲属关系,都是尽量避免直接输血。

那么,亲人之间不能规避输血怎么办?目前国内外公认的能够有效预防TA-GVHD的方法就是对血液进行辐照,主要使用γ 射线。由于TA-GVHD是淋巴细胞发挥作用,它对电离辐射极为敏感,对于TA-GVHD的高危人群,我们可以通过辐照使献血者的淋巴细胞失去活性,不能在受血者体内生存和增殖,同时对红细胞、血小板的功能及凝血因子活性无显著影响。但仍然不建议输注近亲属尤其是直系亲属的血液制品。

此外,对于育龄期的妇女,也不建议输注丈夫血液。如果妻子在备孕或怀孕时接受了丈夫的血液,体内可能会产生针对丈夫血型抗原的IgG抗体。妊娠时,这种IgG抗体会通过胎盘屏障进入到胎儿体内,可能导致血型系统免疫抗体诱发的新生儿溶血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南阳市中心医院输血科  张明月)

责任编辑:星星  一校:曲星  二校:徐琳琳 贾佳丽  三校:杨小玉  一审:赵曦  二审:梁如意  终审:郜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