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性损伤你了解吗

2023-10-30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0

压力性损伤是指骨粗隆处的皮肤和(或)皮下组织在压力、剪切力和(或)摩擦力的单独或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局限性损伤。远离压力性损伤,重在预防。多发生在长时间处于压力状态下的皮肤部位。尽管压力性损伤在生活中较为常见,但许多人对其认知不足。本文将为您科普压力性损伤的相关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预防和应对压力性损伤。

一、压力性损伤的定义及分类

1.定义:压力性损伤是指由于长时间的压力或剪切力作用于皮肤,导致皮肤和组织损伤的现象。

2.压力性损伤的分期

I期:皮肤完整,出现压之不褪色的局限性红斑,常位于骨隆突处。

II期:部分皮层缺失,表现为浅表的开放性溃疡,创面呈粉红色,无腐肉,也可表现为完整或开放、破损的浆液性水泡。

III期:全层皮肤缺损,可见皮下脂肪,但骨骼、肌腱、肌肉尚未显露。

IV期:全层组织缺失,伴骨骼、肌腱或肌肉外露,常伴有潜行和窦道。

不可分期:全层组织缺失,创面基底部覆盖腐肉和(或)焦痂。此期无法确定其实际缺损深度,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和(或)焦痂,暴露创面基底部方可判断其实际深度和分期。

可疑深部组织损伤;皮肤完整,局部区域出现紫色或褐红色颜色改变,或出现充血性水疱,是由于压力和(或)剪切力所致皮下软组织受损所致。可伴有疼痛、坚硬、糜烂、松软、潮湿、皮温升高或降低。

二、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原因

1.卧床的患者长时间未改变体位,局部组织受压过久。

2.皮肤经常受潮湿、摩擦等理化因素刺激。使皮肤抵抗力下降,易破损。

3.使用石膏绷带、夹板时,衬垫不当,松紧不适宜。

4.全身营养障碍,营养摄入不足,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萎缩,使受压处缺乏肌肉和脂肪组织的保护,血液循环障碍,出现压疮。

易发部位: 枕突部、肩脾部、尾部、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脚外踝处、双肩部、骼前上棘、膝关节等,与患者受压的体位有关。

三、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措施

1.局部减压:卧床患者每2~3小时翻身一次,建议使用气垫床或凝胶海绵床垫;侧卧位时采取30°斜侧卧位;同时使用一些翻身辅助产品(如三角枕、软枕)进行翻身。

长时间坐位的患者,每隔15~20分钟撑起身体,将臀部抬离椅面维持1分钟为佳,可降低骶尾骨与坐骨结节处的压力。

如果患者骨突特别明显,可以选用一些新型敷料来保护皮肤。

2.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大小便浸渍;选择pH弱酸性或中性的清洗剂,避免水温过高及用力擦拭;根据老人皮肤性质使用合适的润肤剂,如干性皮肤尽量使用油脂含量较高的润肤油,油性皮肤使用油脂含量低的润肤霜。

3.饮食护理:补充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瘦肉、鱼肉等;高维生素膳食,如猕猴桃、橙子、西红柿等,不能经口进食者需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

4.生活护理:保持床单的整洁干燥,无皱褶;床头抬高不超过30°,避免身体下滑时骶尾部受剪切力的伤害。

5.心理护理、压力性损伤患者往往因病程拖延感到痛苦,易产生焦虑、悲观、绝望等消极自卑心理,对疾病的治疗失去信心,家人或护理人员应耐心安慰,积极疏导,促进患者身体早日康复。

大家要提高对压力性损伤的认识,做好预防和护理工作。在面临压力性损伤时,不必恐慌,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相信一定能够战胜病魔,重拾健康生活。

(河南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 陈婷)

 

责任编辑:安笑妍  一校:曲星  二校:徐琳琳 贾佳丽  三校:杨小玉  一审:赵曦  二审:梁如意  终审:郜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