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因子阳性 = 类风湿关节炎吗

2023-9-28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0

李奶奶到医院体检发现类风湿因子阳性,李奶奶很担心,想起自己偶尔会有点关节痛,自己是不是得了类风湿关节炎?许多朋友、患者,甚至一些非风湿专科的医生都会有这个不正确的观念——“类风湿因子阳性就是得了类风湿关节炎”。实际上,很多疾病均可以出现类风湿因子阳性,类风湿因子阳性也并不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绝对指标。围绕这样一个问题,在本篇我为大家介绍一下类风湿因子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因子(简称 RF)是人体内的一种自身抗体。最初由Kurt Meyer于1922年在柏林的两名肝硬化和支气管炎患者体内发现,然后Pike、Sulkin和Coggshale因其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有关而将其命名为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和约5%的健康人体内都存在有产生类风湿因子的B细胞,在遇到变性的免疫球蛋白IgG或EB病毒刺激下,可大量合成类风湿因子。健康人产生类风湿因子的细胞较少,且单核细胞分泌的可溶性因子可抑制类风湿因子的产生,故一般不易测出。只有类风湿因子的量超过一定的滴度时才称为类风湿因子阳性。人体内的类风湿因子主要有三种,RF-IgG、RF-IgA及RF-IgM。

类风湿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中阳性率为80%左右,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指标之一,但不是唯一指标及必备条件。在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关于类风湿关节炎的分类标准中,类风湿因子当时是唯一的抗体指标。但是,到了2010年,ACR/ELUAR关于类风湿关节炎的分类标准中,增加了更为重要的一类抗体: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ACPA),类风湿因子已经不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唯一抗体指标了。

5%的正常人可出现类风湿因子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阳性率可增高。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中,类风湿因子的阳性率不亚于类风湿关节炎本身,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多发性肌炎/皮肌炎、血管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中亦可阳性。在感染性疾病如肝炎、结核、支气管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非感染性疾病如肝硬化、结节病、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等,及肿瘤性疾病中均可出现类风湿因子阳性。所以,类风湿因子阳性不一定就是类风湿关节炎,除类风湿关节炎,还有两种可能:一、健康状态;二、其他疾病。

当体检发现类风湿因子升高,而没有关节肿痛症状时,不必紧张焦虑,建议至专业的风湿免疫科就诊,由医生结合症状、体征及检查结果,做出相应的判断。如果已经明确诊断了类风湿关节炎,也不必过度纠结类风湿因子的水平,更不能盲目相信一些“偏方”可以降低类风湿因子的水平!目前类风湿关节炎虽然还没有完全根治的方法,但是早期、科学、规范的治疗可以控制病情,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临床缓解。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 张欣)

责任编辑:刘洋  一校:曲星  二校:徐琳琳 贾佳丽  三校:杨小玉  一审:赵曦  二审:梁如意  终审:郜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