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突出是一组常见疾患,常使您的生活变得困难重重。但别担心,有很多方法可以预防和治疗这一问题。无论是在家庭生活中还是在医疗保健中,都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措施来保护自己的颈椎和腰椎,让您保持健康。
一、椎间盘是指哪里?
人体脊椎骨包括7节颈椎(C)、12节胸椎(T)、5节腰椎(L)、5节骶椎(S)和3节尾椎(Co),从第3颈椎起向下,每相邻的两节脊椎骨的椎体之间衬垫有1个椎间盘。人体脊柱包括23个椎间盘,占据脊柱总长度的15%-20%。颈椎和腰椎椎间盘前高后低,形成生理前凸,而胸椎椎间盘则呈前低后高的生理后凸,正常成年人颈、胸、腰椎形成天然的前凸-后凸-前凸三条弧线,形成脊柱的三个生理曲度。每个椎间盘由上、下两片软骨终板、周围的多层纤维环和包裹在中央的果冻样髓核构成,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有点像“蛋黄派”、“门钉肉饼”或“韭菜盒子馅饼”。椎间盘在连接和稳定相邻椎体、承受负荷、缓冲脊柱震动、参与脊柱运动、分散应力、维持脊柱正常的生理曲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每个椎间盘可以为相邻椎体提供大约5°的活动度,这使得脊柱变成一组相连的、既灵活又柔韧的关节。
二、什么是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上,与椎间盘相关的疾病有很多,其中一些常见的包括:椎间盘退变(退行性椎间盘病变)、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椎间盘感染、椎间盘创伤。
椎间盘突出症是椎间盘的柔软髓核受到急慢性压迫或扭转等物理损伤,缓慢或急性突出到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可能会刺激和/或压迫周围的神经根、脊髓,导致颈肩腰背痛、发僵和/或上、下肢的放散痛、牵拉感、麻木、乏力、冷凉感,以及肢体活动受限和跛行。
颈椎间盘突出症:特指椎间盘突出发生在颈椎区域的情况。可能因颈部神经根受压迫导致颈、肩、上背部疼痛和上肢的放散痛、牵拉感、麻木、乏力、冷凉感,以及肢体活动受限,称为“神经根型颈椎病”。颈部脊髓受压迫还可产生站立不稳和易跌倒的症状,称为“脊髓型颈椎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特指椎间盘突出发生在腰椎区域的情况。这可能引起腰部、骶尾部、髋部或下肢某些部位的放散痛、牵拉感、麻木、乏力、冷凉感,以及肢体活动受限和跛行,即股神经痛和坐骨神经痛,且静息状态下症状不能完全缓解。
三、椎间盘突出的预防
颈椎间盘突出与腰椎间盘突出一次发作往往可以持续两周至半年不等的时间,且多与生活习惯不良有关,所以两者也可能相互伴生,同时存在。所以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避免上述疾病的发作。预防椎间盘突出的措施包括:
1、日常从事搬运等重体力劳动、以及剧烈的体育锻炼前,应做好充分的热身训练。
2、急性发作期内应充分卧床休息,如果躺累了,可以佩戴医用腰围保护适当下地走动,应尽可能避免久坐。尤其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通常至少需要卧床休息1-2周,以降低椎间盘内的压力,减轻椎间盘髓核的进一步突出,缓解运动对受压神经根的牵拉和摩擦,为受损神经根的消肿和修复、以及免疫系统对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发挥吞噬清除作用创造充分的外部条件。医用腰围的上下高度推荐25-30CM,并且内衬竹板或钢板,过窄、过软的腰围起不到保护腰椎作用。
3、急性发作期内不要做迫使颈椎、腰椎过度负重的动作,以及过度屈曲的动作。比如坐位或立位举重、立位体前屈(俗称下腰)和某些使脊柱过度前屈的瑜伽动作。
4、正确的坐姿,包括保持颈部伸直,避免长时间前屈和低头;保持腰部挺直,避免后凸。每坐满2小时建议站起适当活动。
5、卧具推荐睡平板床、硬床垫、硬枕头,如棕榈垫、硬质海绵垫、硬质弹簧垫,以及荞麦皮及活性炭等硬质枕头。不要睡过软的席梦思床垫、水床垫、软海绵垫、钢丝弹簧床、行军床、吊床,也不要睡海绵、羽绒、硅胶、记忆棉等可严重变形的枕头,同时既不能睡高枕头,也不能不睡枕头,因为那会迫使您的颈椎保持前屈姿势,加重颈椎劳损。以躺下后身体不会严重下陷、弯曲变形,同时又不会感到硌痛为原则。
6、正确的颈部睡姿,无论平躺还是侧卧时,都相当于站立位立正并目视前方,确保睡眠时头、颈、胸、腰部处于同一条直线上,维持颈椎、胸椎、腰椎的正常生理曲度。这就要求仰卧位后脑勺及颈下要垫一拳高,侧卧位颈下要垫一拳半高。腰椎疾患者睡眠时可以用浴巾或薄被卷成柱状,垫在腰部。急性发作期可以自己摸索选择一个能够使症状缓解的舒适体位。
7、急性发作期建议避免进食含有异性蛋白的食物,如鱼、虾、蟹、贝和不经常吃的动物性食品。因为这些食物所含的异性蛋白会激发免疫系统,导致神经根的炎症水肿加剧,从而使症状加重、持续时间延长。
8、避免空调、风扇直吹身体,受凉可能诱发或加重颈、肩、腰、腿痛症状,保暖对改善症状有一定的帮助。
(航空总医院脊柱 外科 刘松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