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气管哮喘的诊治方法
2023-8-8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短,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等症状的常见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同时伴有气道高反应性和可变的气流受限。哮喘患者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第二大呼吸道疾病。及时诊断、有效治疗、规范化管理有助于延缓轻度哮喘病程进展,减轻疾病负担。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支气管哮喘诊治的相关内容。
一、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
(一)符合下列条件,并除外其他疾病所致,即可诊断为哮喘:
1.症状:应复发作暗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理化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体征: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肺功能检查:具备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
(1)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2)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3)平均每MPEF是夜变异率>10%或PEF周变异率>20%。
(二)分期
(1)急性发作期:临床症状突然发作或加重,伴有呼气流量降低。
(2)慢性持续期:指患者没有哮喘急性发作,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有不同程度症状。
(3)临床缓解期:无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维持1年以上。
(三)鉴别诊断
1.左心衰竭引起的呼吸困难:患者多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病史和体征,突发气急,端坐呼吸,阵发性咳嗽,常咳出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可闻及广泛的湿啰音和哮鸣音,左心界扩大,心率增快,心尖部可闻及奔马律。胸部X线检查可见心脏增大、肺淤血征。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多见于中老年人,多有长期吸烟或接触有害气体的病史和慢性咳嗽史,喘息长年存在,有加重期。体检双肺呼吸音明显下降,可有肺气肿体征,两肺或可闻及湿啰音。
3.上气道阻塞:中央型支气管肺癌、气管支气管结核或异物气管吸入,导致支气管狭窄或伴发感染时,可出现喘鸣或类似哮喘样呼吸困难,肺部可闻及哮鸣音。但根据病史,特别是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痰细胞学或细菌学检查,胸部影像、支气管镜检查,常可明确诊断。
4.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常以反复哮喘发作为特征,可咳出棕褐色黏稠痰块或咳出树枝状支气管管型。痰嗜酸性粒细胞数增加,痰镜检或培养可查及曲菌。胸部X线呈游走性或固定性浸润病灶,CT可显示近端支气管呈囊状或柱状扩张。
二、支气管哮喘的治疗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通常包括控制治疗和急性发作处理:
(一)控制治疗:
1.气道炎症控制:采取吸入型激素和其他干预措施来控制气道炎症,减少气道高反应性。
2.支气管扩张剂:吸入型短效和长效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可以减轻支气管痉挛。
3.非特异性支气管激发剂:如利托维特和克罗米林,可以通过刺激气道平滑肌β2受体而扩张气道。
4.防止过敏原暴露: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如尘螨、花粉、霉菌、宠物皮屑等。
5.其他药物:包括抗白细胞介素-5受体、抗IgE抗体和抗白细胞介素-4受体的药物。
(二)急性发作处理:
1.快速作用的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或特布他林等。
2.吸入型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能药:如沙丁胺醇和异丙托溴铵联合使用。
3.吸入型激素:如布地奈德、丙酸倍氯米松等。
4.静脉应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对于重症哮喘发作患者,如亚木特布他林。
  此外患者和家属应接受针对哮喘的教育,了解哮喘的病情、治疗和自我管理。学会正确使用吸入器具和相关药物,并掌握哮喘急性发作时的自我处理方法。
(南乐县人民医院内科 魏信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