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中医对便秘的独特诊疗方式

2023-8-18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0

在现代生活中,便秘已成为许多人面临的常见问题,它可能源于我们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以及身体健康状况。中医学认为,便秘并非单一症状,而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医以其独特的诊疗方式,帮助人们告别肠道困扰,实现排便畅通,恢复身体的健康平衡。

一、便秘的类型

中医认为便秘不仅与大肠的传导功能失调有关,而且与脾胃的纳、运、升、降、肾的温煦与气化功能失常有密切的关系。中医把便秘分为虚实两类。

(一)实秘类型

1.湿热型:患者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红身热,可能伴有腹胀腹痛、口干口臭等症状。舌头呈红色,舌苔黄或黄燥,脉搏滑数。

证候分析:肠道内积热,耗伤津液,导致大便干结。内热熏蒸于上,引发口干口臭、面红身热。湿热滞留于脾胃,可引起腹胀腹痛。热移至膀胱,导致小便短赤。舌头呈红色,黄燥的舌苔表示热已伤津化燥。脉搏滑数表明有内实之征。

治疗方法:清热泻火,通肠润燥。可采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如黄连、黄芩等,结合润肠的药物,如枸杞子、葡萄干,以及多饮水来改善症状。

2.气滞型:患者大便秘结,排便困难,可能伴有嗳气频作、胸胁痞满、纳食减少等症状。舌苔薄腻,脉搏弦。

证候分析:情志不和导致肝脾气郁,肠道传导功能失常,大便秘结,排便困难。腑气不通,气上逆则出现嗳气频作、胸胁痞满。肠胃气阻影响脾气运化,引发纳食减少。舌苔薄腻和脉搏弦表示肝脾不和、内有湿滞。

治疗方法:疏肝理气,行气通便。中药如柴胡、枳壳有助于疏解肝郁,通畅气机。同时可采用益气健脾的药物,如黄芪、白术,以及调理情绪,减轻情志压力。

(二)虚秘类型

1.气虚型:患者便意虽有,但排便乏力,排便后疲乏,可能伴有汗出短气、面色青白、神疲气怯等症状。舌淡嫩,苔薄,脉虚。

证候分析:气虚导致肺脾功能受损,大肠传送无力,便意虽有但排便乏力。气虚还导致腹气虚冷,出现汗出短气、面色青白、神疲气怯等症状。舌淡、苔薄、脉虚为气虚的体现。

治疗方法:补气健脾,温化大肠。可选用补气药物如黄芪、党参,结合健脾药物如山药、茯苓,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

2.血虚型:患者大便秘结,面色无华,可能伴有头晕目眩、心悸、唇甲色淡等症状。舌淡,脉细涩。

证候分析:血虚导致津液不足,无法润滑大肠,大便秘结。血虚还影响心脏供血,出现头晕目眩、心悸等症状。唇甲色淡表示血虚。舌淡、脉细涩为阴血不足的表现。

治疗方法:滋阴养血,润燥通便。可使用滋补药物如当归、熟地黄,结合润肠药物如蜂蜜、芦荟汁,改善便秘症状。

3.阳虚型:患者大便艰涩,排便困难,小便清长,面色青白,四肢不温,喜热怕冷,可能伴有腹中冷痛或腰背酸冷。舌淡,苔白,脉沉迟。

证候分析:阳气虚衰,内寒滋生,肠道传送功能受损,大便艰涩、排便困难。阳虚还导致四肢不温,喜热怕冷,腹中冷痛或腰背酸冷等症状。舌淡、苔白、脉沉迟为阳虚内寒的体现。

治疗方法:温补阳气,祛寒通便。中药如肉桂、干姜有助于温补阳气,促进肠道蠕动。此外,可采取保暖措施,如加强体育锻炼和保持温暖。

二、中医如何预防便秘

便秘是一种常见的肠道问题,通常与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有关。许多人的饮食偏好可能导致肠道问题,如食用辛辣、厚重、寒凉或生冷食物,这些都可能引发便秘。此外,情绪压力、缺乏运动以及其他生活方式因素也可能导致大肠功能紊乱,使便秘问题加剧。为了预防和缓解便秘,中医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方法,主要包括运动、按摩和饮食。

(一)运动清肠法

运动对于维持肠道健康至关重要。特别是一些针对腰腹部的运动,如弯腰深俯、走猫步等,有助于促进腹部肌肉的拉伸和扭转,提高肠道蠕动。此外,腹式呼吸也可以加强腹部肌肉,有助于改善排便功能。做仰卧起坐等锻炼也能增加腹部肌肉力量,进一步促进排便。

(二)按摩清肠法

按摩是一种有效的中医方法,有助于刺激肠道运动。你可以坐位或仰卧位,使用自然呼吸,用手叠掌置于脐腹部,然后按照顺时针方向进行按摩。这个按摩动作有助于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另外,按摩天枢穴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这是肚脐左右两边旁开三横指处。通过按摩该穴位,可以进一步刺激肠道活动,缓解便秘。

(三)饮食清肠法

饮食在预防和缓解便秘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简单的饮食调整可以改善肠道健康。首先,早晨5点到7点是阳明大肠经气血最旺盛的时段,温服200毫升左右的淡盐水可能有助于清肠。此外,赤小豆和黑豆也是有益的选择。赤小豆有利尿、解毒和排脓的作用,可以煮水或熬粥食用。醋泡黑豆加蜂蜜也有助于清肠。另外,一些中药食材如鸡内金、铁棍山药、莱菔子也可以煮水代茶饮,具有养胃清肠的功效。

便秘不仅仅是肠道困扰,更是身体健康的一面镜子。通过中医的方法,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症状类型来诊疗,找到合适的调理方式。运动、按摩、饮食调整,这些生活中的小改变都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和缓解便秘问题。让我们珍惜健康,关注肠道健康,告别便秘,迎接更加美好的生活。

(方城县人民医院 冯丹美)

责任编辑:星星  一校:曲星  二校:徐琳琳 贾佳丽  三校:杨小玉  一审:赵曦  二审:梁如意  终审:郜静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