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筛查乙肝病毒的重要性

2023-8-30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0

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type B,简称乙肝)系由乙肝病毒(HBV)引起,以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肝大及肝功能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病例有发热和黄疸;少数病例病程迁延转为慢性,或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重者病情进展迅猛可发展为重型肝炎;另一些感染者则成为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乙肝通过血液与体液传播,具有慢性携带状态。因其可能通过性生活传播,国际上将其列入性传播疾病。乙型病毒性肝炎在中国流行广泛,人群感染率高,在某些地区感染率达35%以上。乙型肝炎与肺结核和艾滋病并列世界上最常见的传染病。乙型肝炎是导致全球死亡的第10位,全世界约有3.5亿~4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人数高于艾滋病感染者的八倍以上。

一、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分类

乙型病毒性肝炎分为两类: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乙型肝炎病毒定量阳性。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乙型肝炎E抗体阳性、乙型肝炎病毒定量阳性。

二、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因

慢性乙型肝炎由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引起,传播方式以母婴传播、血液、体液及性传播为主。好发于母亲为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婴幼儿、反复输血及血制品者、不洁注射者、多个性伴侣者以及家属有此类疾病者。

三、乙型病毒性肝炎症状体征

潜伏期6周~6月,一般为3个月左右。

1.急性乙型肝炎

(1)急性黄疸型肝炎[1]:按病程可分为3期,总病程2~4个月。黄疸前期:起病较缓,主要为厌食、恶心等胃肠道症状及乏力。少数有呼吸道症状,偶可高热、剧烈腹痛,少数有血清病样表现。本期持续数天至2周,黄疸期:巩膜及皮肤黄染明显,于数日至2周内达高峰。黄疸出现后,发热渐退,食欲好转,部分患者消化道症状在短期内仍存在。肝大,质软,有叩痛及压痛。约有5%~10%的患者脾大。 (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起病徐缓,症状类似上述黄疸前期表现,不少患者症状不明显,在普查或查血时,偶尔发现血清ALT升高,患者多于3个月内逐渐恢复,约有5%~10%转为慢性肝炎。

2.慢性乙型肝炎病程超过半年,亦可隐匿发病,常在体检时发现。症状多种多样,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消化功能紊乱症状多见,表现为食欲缺乏、厌油、恶心、腹胀、便溏等。多数患者有乏力、肝区不适。常于劳累、情绪改变、气候变化时症状加重。部分患者有低热及神经功能紊乱表现,如头昏、失眠、多梦或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急躁易怒、周身不适、腰腿酸软等。部分患者可有出血倾向,表现为齿龈出血、鼻出血、皮下出血点或瘀斑。少数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中、重度慢性肝炎患者健康状况下降,可呈肝性病容,表现为面色晦暗,青灰无华。可见肝掌、蜘蛛痣,肝脾肿大,质地中等或较硬,有触、叩痛,脾脏可进行性肿大。部分患者发生内分泌紊乱,出现多毛、痤疮、睾丸萎缩、男性乳房发育、乳头色素沉着,乳房可触及界限清楚的。

3.重型乙型肝炎

(1)急性重型肝炎:又称暴发型肝炎。初起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病情发展迅猛。起病10天内出现精神症状,如兴奋、性格行为反常、答非所问、日夜倒错、步履不稳、视物不清、昏迷等症状。黄疸迅速加深,肝浊音界迅速缩小,有扑击样震颤及病理反射。(2)亚急性重型肝炎:又称亚急性重型肝炎。发病时常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症状较严重,患者极度乏力,明显食欲缺乏,频繁恶心呕吐,腹胀难忍,出现腹水。(3)慢性重型肝炎:临床表现酷似亚急性重型肝炎。但它是在慢性肝炎、肝硬化或乙肝病毒携带状态的基础上,发生了严重肝功能损害。

4.淤胆型肝炎急性淤胆型肝炎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自觉症状较轻,黄疸进行性加重并持续3周以上,患者皮肤瘙痒,大便色变浅,短期内可呈灰白色。肝大,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

四、乙型病毒性肝炎用药治疗

1.急性肝炎的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一般具有自限过程,注意适当休息。症状较重,有黄疸者应卧床休息。给予清淡、富含营养且易消化吸收的饮食,注意蛋白质及维生素的摄入。恶心呕吐致影响进食、热量不足者应每日输液补充。根据患者不同症象采用相应的中药成方或辨证施治,对于缓解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是有利的。绝大多数急性肝炎不需要抗病毒治疗。但对于病程迁延超过8周,频繁复发者可考虑采用抗病毒疗法。一般多不主张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并避免应用对肝脏有损害的饮食和药物。

2.慢性肝炎的治疗

(1)抗病毒药物:①干扰素(IFN):IFN是目前最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其抑制病毒复制具有广谱性、间接性、种属特异性及受性依赖性。②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能选择性抑制DNA多聚酶,从而抑制病毒DNA合成。用法:每日10mg/kg,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6天后减半量,疗程1个月。停药后易复发。③阿昔洛韦(ACV):属于核苷类似物,对病毒DNA多聚酶具有抑制作用。剂量为每日15mg/kg,静脉滴注,30天为1疗程,根据情况可重复疗程。④其他核苷类似物,如拉米夫定(Lamivudine,3TC)为胞嘧啶核苷类似物,抑制病毒反转录酶,动物实验显示对鸭、土拨鼠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

⑤利巴韦林(Ribavirin):为单磷酸肌苷(IMP)脱氢酶抑制剂,抑制IMP,从而阻止病毒核酸合成。与α-IFN合用治疗丙型肝炎可增强疗效。⑥膦甲酸钠(PFA):为焦磷酸类似物,当病毒RNA或DNA合成时,作用于反转录酶,抑制DNA多聚酶活性。⑦苦味叶下珠:属大戟科油柑属中药,味苦、性凉,对四氯化碳和氨基半乳糖诱导的肝细胞毒性具有保护作用,其抗HBV效能,实验结果差异较大,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只能抑制HBV复制,从而缓解炎症活动性,对整合病毒无作用,对肝细胞核内HBV的超螺旋共HBeAg、HBVD。

五、乙型病毒性肝炎日常如何护理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护理主要是充分认识该疾病,本病可治疗、可控制,需调整心态,规律用药,规律复查,适当锻炼,增加机体免疫力,避免感染。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了解该药物服用时间、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正确服用。可适当运动,增强体质,不建议剧烈运动或超出适应能力范围的运动。定期筛查乙肝病毒意义重大,慢性乙型肝炎日常接触不会传染,避免远离,甚至歧视患者,适当给予患者关心和爱护。检测乙肝DNA,指的是从基因的角度,去检测一个人是否感染上乙肝,以及是否有遗传性,专家说,在很多人看来,检测DNA的意义并不大,因为它并不能把乙肝治好,但其实,如果能够做好乙肝DNA的检测,就能发现早期的乙肝患者,防患于未然。

六、乙肝DNA检测的意义

肝病专家说:首先乙型病毒DNA检测是反映乙肝病毒的核酸水平、感染的状态、传染性和治疗效果评定的金指标, DNA阳性常提示血液中病毒含量高要临床价值和意义,复制活跃,传染性强,且传染性的大小与数值成正比;DNA检测阴性常提示血液中病毒含量低,病毒复制缓慢或停止复制,传染性弱。但是需要说的一点是:乙肝病毒DNA载量的高低并不代表肝脏实际损伤的程度,也不能因此说明病情的严重程度。

另外,乙肝DNA检测对病情的诊断、治疗和用药上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尤其在乙肝转阴抗病毒治疗上,可根据检查结果判断和选择乙肝患者适宜的抗病毒药物种类,并制定适宜的最佳治疗方案;可根据乙肝病毒DNA量的动态变化对患者用药的剂量、时间及是否需要联合用药等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因此,可以说乙肝DNA检测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有很重要的意义。

再者,乙肝DNA检测在评价和观察抗病毒药物治疗的疗效、免疫增强药物的疗效及判定预后效果是个重要的参考指标,根据检测结果可结合影像学检查、肝功能检查等来综合判断肝脏的损伤程度和病情的轻重缓急,因此,提醒乙肝患者的是:即使乙肝病毒转阴的乙肝患者也定期检测DNA,以便了解病情及预后情况。

(伊川县人民医院 仝松利)

责任编辑:星星  一校:曲星  二校:徐琳琳 贾佳丽  三校:杨小玉  一审:赵曦  二审:梁如意  终审:郜静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