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气管CTA的临床应用
2023-8-23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CT血管造影(CTA)采用静脉团注的方式注入含碘对比剂,当对比剂流经靶区血管时,利用多层螺旋CT进行快速连续扫描,再行多平面及三维CT重组获得血管成像。其最大优势是快速、无创,可多平面、多方位、多角度显示动脉系统、静脉系统,观察血管管腔、管壁及病变与血管的关系。该方法操作简单、易行,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对于血管变异、血管疾病以及显示病变和血管关系有重要价值。支气管CTA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有助于诊断和检测各种与肺部和支气管相关的疾病,已经成为诊断及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辅助工具,为医生的临床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一、检查技术及要点
1.检查前准备:询问受检者是否对碘过敏,以及是否是过敏体质,并向受检者讲解注入对比剂后的一些身体上的正常反应,如全身发热,恶心等均属于正常反应,叮嘱受检者不必紧张,减少受检者的紧张情绪。选用18或20G的静脉套管于肘前静脉进针,注射对比剂。去除胸部及颈部所有金属物品,叮嘱受检者在扫描过程中体位保持不动。
2.检查中注意事项:受检者体位取仰卧位,足先进,双臂上举。由于支气管动脉比较细小,对于呼吸和主动脉搏动造成的影响较大,所以扫描前一定要做好患者的呼吸训练,在屏气的情况下扫描,必要时采用心电门控冠脉扫描模式。检查结束后,应留观30分钟,以观察受检者有无过敏反应。
3.扫描范围:从肺尖扫描至L1椎体下缘,显示锁骨下动脉及腹腔干动脉。
4.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一般为自动管电流,螺距为0.75-1,采集层厚0.6-1.0mm,重建层厚1.0mm,层间距0.6-1.0mm。
5.对比剂注射方案:推荐使用碘浓度为320-400mg/mL对比剂,药量为60-80mL。
6.采用团注跟踪法,设定监测点位气管分叉下1cm降主动脉处,避开血管壁的钙化,当监测层面CT值达100-120HU预定阈值后,延时5至6秒扫描。
二、支气管CTA常用的后处理技术
1.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组CPR技术:适用于了解病灶的责任血管与病灶的关系。
2.最大密度投影技术MIP:适用于显示责任血管的解剖结构。
3.容积再现技术VR:适用于确定病灶责任血管数目。
4.图像融合技术:适用于对复杂的血管进行空间定位。
三、临床应用
1.在咯血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咯血是一种临床上很常见的症状,未能及时、正确处理的咯血有时会导致患者猝死,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以其迅速、微创、有效的特点逐渐成为咯血治疗的首选方法,特别是对于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或者手术不能切除的病变,70% 以上的患者均可达到即刻止血的效果。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术前可依据支气管CTA检查对患者某些血管作初步了解及预判,从而在术中实施有目的的责任血管查看或栓塞,再结合术中情况考虑支气管CTA未能展现的责任血管,从而提高手术效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责任血管栓塞成功率。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术后可依据支气管CTA检查评估手术是否成功。
2.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和评估:支气管CTA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和评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肺动脉栓塞是一种由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严重疾病。支气管CTA可以检测血栓在肺动脉中的位置、大小和形态,并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指导实施相应的治疗措施。
3.肺癌的筛查和诊断:支气管CTA是肺癌筛查和诊断中不可或缺的检查技术。它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肺部图像,帮助医生检测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特别是显示中央型肺癌的肿瘤性支气管动脉。同时,支气管CTA还可以评估肺癌是否存在与其相关的淋巴结转移,确定病变的分期,以及为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提供精准定位,为后续的治疗计划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4.肺部结构和疾病的评估:支气管CTA通过提供精细的肺部结构图像,帮助医生评估肺部结构的异常和其他肺部疾病。例如检测和定位肺炎、肺气肿等疾病,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和依据。 
5.支气管疾病的评估和治疗:支气管CTA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和定位支气管疾病,例如支气管狭窄、支气管息肉、支气管扩张等。根据支气管CTA的结果,医生可以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 
6.血管疾病的评估:支气管CTA可以提供血管系统的详细图像,用于评估血管狭窄、动脉瘤、血栓等血管疾病。它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血管疾病的程度和严重程度,并为相关的治疗和手术干预提供依据。 
(湘潭市中心医院放射科 唐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