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辨证分型防治脑梗死(中风)
2023-7-1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脑梗死(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脑动脉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域脑细胞缺血、缺氧、坏死出现相应功能障碍。脑梗死会导致一系列症状,例如突然出现面部或肢体一侧的无力、麻木、语言障碍、视力模糊、头痛、眩晕等。
一、脑梗死(中风)中医辨证分型
1.痰浊阻络型:这种类型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是脑梗死的主要类型之一,患者会表现出头晕、恶心、呕吐、舌苔厚腻等症状,脉象可能是滑或弦滑,治疗上,中医会通过化痰散结、活血化瘀的方法来改善病情。
2.血瘀阻络型:在这种类型中,患者会出现头痛、口眼歪斜、手脚不灵活等症状,舌质可能发绀,脉象可能是涩或弦涩,中医的治疗重点是活血化瘀,通络祛瘀,以促进血液循环。
3.气虚血瘀型:这种类型的患者常表现出乏力、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等特点,舌质可能是淡白,脉象可能是细或弱细,中医治疗着重于益气补血,活血化瘀,以增强机体的气血功能。
4.痰湿瘀血型:在这种类型中,患者可能出现头晕、口渴、舌苔厚腻黄腻等症状,舌质可能是红、苔腻,脉象可能是滑或弦滑,中医治疗将采用祛痰化湿、活血通络的方法,以改善体内的湿气和痰涎的影响。
二、脑梗死中医治疗方法
1.中药治疗:结合中医辨证施治原则,选用疏通经络、化瘀活血、通络祛痰、扶正固本等药物组方。常用药物有川芎、丹参、红花、桃仁、神曲、三七等,这些药物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微循环的恢复,减少局部水肿和炎症反应,从而改善脑组织的供血和营养状况。
2.针灸治疗:针灸在脑梗死的治疗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常用的穴位有百会、四神聪、风池、大椎等,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循环和免疫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脑部供血情况,加速脑部的恢复和康复。
3.中医推拿:推拿是中医常用的手法之一,可以通过按摩、揉捏和按压等手法直接刺激机体的经络和穴位,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节气血等作用,针对脑梗死,推拿可以促进脑部的血液循环,改善脑组织的营养供应和代谢,提高神经功能的恢复。
4.穴位贴敷:将草药制成膏剂,草药具有温通经络、解毒消肿、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促进脑部的血液循环,改善病变部位的营养供应和代谢,从而促进康复,同时,膏贴还可以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等症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如何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1.中医强调调养阴阳平衡,提倡“阴阳调和、气血通畅”,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中医认为,在脑梗死的预防中,关键是保持血液循环顺畅、促进气血流通,因此,合理的饮食结构、适度的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预防脑梗死至关重要。
2.中医注重药食同源,倡导食疗调理,一些常见的中药材,如枸杞子、菊花、柚子、山楂等,都具有清热解毒、疏肝理气或补血活血的作用,对预防脑梗死具有积极意义,例如,通过食用富含大量维生素C的食物可以增强血管弹性,降低血压和血脂,从而降低患脑梗死的风险。
3.中医还强调情志调理的重要性,情绪波动和精神压力过大会导致血压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增加脑梗死的风险,中医通过调整情志平衡,如保持心情愉悦、学会释放压力,可以有效预防脑梗死。
4.中医推崇适度的锻炼,例如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和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调节功能。
在发生脑梗死后,急性期治疗、康复期和预防再次发作都是非常关键的。在接受治疗时,患者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并遵守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范县中医院中医内科 张贵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