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检查必备小常识,教您看懂化验单
2023-7-17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尿常规检查是评估身体健康和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了解尿常规化验单中的指标及其意义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自身健康状况。以下是一些尿常规检查必备小常识,教您如何看懂尿常规化验单:
一、尿常规检查项目
1.尿液外观
(1)颜色:正常尿液呈淡黄色,过深可能与膳食或水分摄取有关。深红色:可能是血尿,常见于肾小球、结石等;酱油色:则考虑很可能是血红蛋白尿;深茶色:则考虑是胆红素阳性尿,常见于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等,有些药物也可以引起尿液颜色发红,比如利福平、苯妥英钠等,因此,一旦发现尿液颜色发红,一定要首先排除药物的影响,还有一些尿会呈现乳白色,如果发现尿液发白深浊,首先要排除是否由于是大量无机盐类造成的,其次,在考虑是否有脓尿、乳糜尿等。
(2)透明度:正常尿液应该清澈透明,浑浊可能表示有蛋白质、细菌或其它颗粒物质。
2.尿比重
尿比重反映尿液浓缩程度,正常范围通常在1.010-1.030之间。高于1.030可能表示脱水,低于1.010可能与多饮、肾功能异常有关。
3.pH值
正常尿液pH值在5-8之间,酸性尿(pH低于7)可能与饮食、某些药物有关,碱性尿(pH高于7)可能与尿路感染、某些药物有关。
4.蛋白尿
正常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很低,尿液中的蛋白包括:白蛋白、球蛋白以及肾管分泌的一些其他小分子量蛋白,导致蛋白尿的原因有很多,要想诊断为生理性蛋白尿,还需排除以下几种因素,如功能性蛋白尿、体位性蛋白尿、偶然性蛋白尿等,蛋白尿的检验也是肾病患者的重要指征。
5.葡萄糖
正常尿液中通常不含葡萄糖。检测到葡萄糖可能是糖尿病或其他糖尿病风险的标志。另外啊,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值时,则尿内尿糖也会出现阳性,不同人的生理状态和代谢水平不同,因此在进行尿糖检测时,需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判断。另外啊,如果检测出尿糖异常也不意味着一定存在糖尿病问题,有可能是饮食或其他生活习惯引起的暂时性尿糖,但要及时检查以明确原因。
6.酮体
正常情况下尿液内是不存在尿酮体的,但是也有一些因素会导致尿内酮体增加,如:饥饿或各种原因引起的糖代谢产生障碍,脂分解增加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因产生酮体的速度大于组织利用速度则尿中可出现酮血症。尿酮体阳性常与糖尿病、妊娠、营养不良、慢性疾病有关。
7.潜血
阳性结果可能是尿路感染、肾脏问题或其他疾病的标志。但某些食物、药物也会导致假阳性。
8.白细胞
白细胞在尿液中的增加可能表示尿路感染,但也可能是炎症、结石等原因导致。
9.红细胞
正常尿液偶尔会出现红细胞,但不会超过3个,如果出现较多的红细胞,则有可能是肾病,尿路结石,同时也要考虑是否由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症状。
10.维生素C
这个指标的意义并不是提示有病,而是帮助临床医生判断其他检验结果是否可信,是否受到Vc的干扰,正常尿液中的Vc排出量很少,如果Vc含量高的话,可能会使一些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检测项目受到影响,例如尿潜血、可引起假阴性,故检测尿常规式复查尿常规时,尽量避免Vc的摄入。
11.细菌和酵母菌
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细菌和酵母菌,可以帮助诊断尿路感染。
二、尿常规检查的注意事项
尿常规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尿液的健康状况。以下是一些尿常规检查的注意事项:
1.收集方法
在收集尿液样本前,确保做好个人卫生,包括清洗双手和外阴区域。使用无菌容器收集尿液样本,容器应该是干净的,并且避免接触到其他物质。
2.收集时间
通常建议在早晨第一次排尿后收集中段尿作为样本。这个时间段的尿液更能反映身体的真实情况。
3.饮食和液体摄入
在尿液收集前,避免摄入含有色素的食物和饮料,如胡萝卜、染料饮料等。这些物质可能会影响尿液的颜色和化学成分。
4.收集量
通常需要收集约30-50毫升的尿液样本进行检查。确保收集足够的尿液样本以进行全面检查。
5.尿液保存
在收集完尿液样本后,尽快将容器密封,并将其放置在冰箱中保存,以防止细菌滋生和化学成分的改变。
6.特殊情况
如果需要进行24小时尿液收集,按照医生或实验室的指示进行操作。这种情况下,需要收集全部的尿液,并记录收集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7.告知医生
在进行尿常规检查前,告知医生有关任何药物、补充剂或疾病的信息。某些药物和疾病可能会影响尿液的化学成分和检查结果。
总之,了解这些尿常规指标的意义,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但请注意,尿常规检查结果不应单独解读,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医生的综合判断。如果您对自己的化验单有疑问,一定要咨询医生以获取准确的诊断和建议。
(上蔡县中医院检验科 田丽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