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真假宫颈糜烂

2023-6-9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0

宫颈糜烂是一种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炎的女性常见病。据妇科门诊统计,在已婚或已育的女性当中,有60%~80%存在不同程度的宫颈糜烂症状,威胁着女性健康。虽然女性患宫颈糜烂的情况比较常见,但宫颈糜烂有真假之分,所以治疗也有所不同,女性朋友患了宫颈糜烂后,应到正规妇科医院检查,确诊病情,才能有效治疗。

真性宫颈糜烂

真性宫颈糜烂在临床上很少见,其病理学概念指的是“鳞状上皮表面的缺失、脱落”,宫颈表面可以看到溃疡形成,这是由于宫颈表面经常有较多的脓性分泌物覆盖,这些分泌物长期刺激、浸渍宫颈外口周围的鳞状上皮,再加上宫颈深层组织的炎性浸润,使覆在宫颈表面的鳞状上皮失去活力而脱落,形成溃疡。但这一糜烂面很快就被其周围的柱状上皮所覆盖,形成表面呈颗粒状、有一定光泽的红色区域。由此可见,真性宫颈糜烂只是这一病变过程中的一个短暂阶段。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在医学界沿用很久,在社会上流传广泛的“宫颈糜烂”,经病理学证实,与真性宫颈糜烂有着本质的区别。位于宫颈阴道部的表面由复层扁平鳞状上皮覆盖,表面光滑,呈粉红色,位于宫颈管内的黏膜仅为单层的高柱状上皮,由于菲薄,极易透出其下的血管和间质,肉眼观呈红色。鳞状上皮与柱状上皮交接部称为原始鳞-柱交接部。青春期后,在雌激素作用下,宫颈发育增大,宫颈管黏膜组织外移,使原始鳞-柱交接部外移,宫颈柱状上皮暴露于宫颈外口,呈“红色粗糙状”:红色是因为柱状上皮呈单层排列,其下方有丰富的血管网;粗糙是因为柱状上皮相互融合呈绒毛或颗粒状,这是一个生理现象,称为柱状上皮异位。这一现象会从女性青春期持续到未来的几十年中。妊娠期或长期服用含雌激素类药物,这一现象更加明显,但均非疾病所致,无需治疗。倘若绝经后仍会看到这一现象,应当引起足够重视。过去,将宫颈外口“红色粗糙状”误作“被覆上皮缺失”,用术语“宫颈糜烂”描述,实际上并非真性糜烂,传统的“宫颈糜烂”作为疾病诊治已被废弃。

假性宫颈糜烂

所谓的假性宫颈糜烂是由于体内雌激素过高导致宫颈管柱状上皮外移到宫颈造成,表现与轻度糜烂非常相似,用肉眼几乎很难区别。阴道镜检查时,在红色区表面涂以3%醋酸后,可见到红色区域局部呈“葡萄串”改变,此乃柱状上皮水肿引起。对于假性宫颈糜烂的治疗,一般来说,只要激素恢复到正常,症状就会消失。特别是妊娠期妇女由于生理原因,宫颈会充血、水肿,过多治疗反而会造成不良影响。只要不影响分娩,就可暂不治疗,等到产后9个月再做检查,考虑治疗。

宫颈糜烂贵在预防

1.注意阴部清洁干燥,勤换洗内裤,不用消毒剂或各种清洁剂频繁冲洗外阴和阴道,以免破坏阴道正常酸碱环境。

2.劳逸结合,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功能。及时治疗生殖道感染,适当控制性生活,洁身自好,恪守性道德,积极使用安全套,最大限度避免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

3.及时有效地采取避孕措施,降低人工流产、引产的发生率,以减少人为创伤和细菌感染的机会。分娩时引起的宫颈裂伤,应及时缝合治疗。

4.有性生活史的女性,至少每年接受一次妇科检查。其中筛查宫颈癌及癌前期病变的重要方法是,宫颈细胞学检查(包括液基薄层细胞学及传统的巴氏涂片),如连续三次检查均为正常,则可适当延长复查时间。

5.有腥臭样或血性白带、接触性出血或阴道不规则出血症状者不可掉以轻心,需严格按照“三阶梯”诊断程序,进一步明确宫颈有无器质性病变,以指导下一步治疗。

需要提醒的是,对于生理性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即传统所称的“宫颈糜烂”,不应当干预。倘若因此而采用电熨、激光、冷冻等物理治疗,甚至于还将目前用于治疗宫颈癌前期病变的宫颈环行电切术和冷刀锥切术,用于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治疗,这都是有悖科学的。

(三门峡市湖滨区妇幼保健院 曲晓莉)

责任编辑:星星  一校:曲星  二校:徐琳琳 贾佳丽  三校:杨小玉  一审:赵曦  二审:梁如意  终审:郜静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