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心病的发病机制、症状及预防措施
2023-6-26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有时也叫缺血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接下来将为您简要介绍冠心病的发病机制、症状及预防措施。
一、 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稳定性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冠状动脉存在固定狭窄或闭塞的基础上发生心肌需氧量增加。当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时,其扩张性减弱,血流量减少,对心肌的供血量相对比较固定,如心肌的血液供应降低到尚能应付平时的需要,则休息时无症状;在劳力、情绪激动时,尤其在饱餐、受寒及运动时,一旦心脏负荷突然增加,使心率增快、心肌张力和心肌收缩力增加等导致心肌氧耗量增加,而冠状动脉的供血却不能相应增加以满足心肌对血液的需求时,即可能引起心绞痛。
二、冠心病的症状
1、心绞痛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致,是冠心病的重要症状。心绞痛有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三种类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心绞痛,病情比较稳定,心绞痛发生的频率、持续时间、诱因及缓解方式均比较固定,疼痛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中段或上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甚至横贯前胸。常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
2、心慌、呼吸困难
在做一些轻微活动或者处于安静状态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现象,同时可能伴有心慌、疲劳的感觉。
3、心律不齐
患者可能会反复出现心律不齐,或者是不明原因造成的心动过速或是心跳过慢。
4、乏力
由于心肌缺血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减弱,无法满足身体对能量的需求,冠心病患者常常感到疲倦和无力,即使在轻度活动后也会感到疲劳。
5、 恶心和呕吐
由于心肌缺血导致消化系统供血不足,可能会引起患者的胃肠道功能紊乱,从而导致一些冠心病患者出现恶心和呕吐的症状。
三、冠心病的预防措施
1、合理膳食
很多不良饮食都可能引起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肥胖的发生,这些疾病又是引起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少食多餐,低盐,低油,低糖。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比如豆类、香菇、黑木耳、大蒜、紫菜、洋葱等。保持适当的体重同样对于预防冠心病非常重要,过重和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2、运动锻炼
长时间处于久卧久坐的状态,会导致身体的血流速度降低,从而可能造成血栓的出现。所以冠心病患者应当保持适当的运动,不仅有助于促进身体血液的循环加速,还能预防冠心病的出现。但是要注意,在外界环境不允许的情况下,比如寒冷、下雨、风沙等,最好在家里进行锻炼运动,平时选择下午较为暖和的时间,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当的运动。
3、忌烟少酒
预防心血管病,戒烟是十分关键的一步;同时,长期过量饮酒或偶尔大量饮酒都会严重影响健康,所以要控制饮酒量及次数。
4、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
高血压和高血脂是影响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应遵医嘱用药,定期检测,保持正常的血压和血脂水平。
5、合理减压
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增加冠心病的患病风险,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有效的减压方式,合理安排工作与生活。
6、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心血管健康检查有利于尽早发现和干预冠心病的风险因素,保护身体健康。
预防胜于治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的医学检查,将有助于降低冠心病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并享受健康长寿的美好时光。
(新郑市和庄镇示范卫生院内科 冯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