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查的意义

2023-6-2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0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孩子或者成人,只要是感冒发热或者其他不舒服去医院就诊的人,做的最多的一项检查就是血常规。这项检查为何这么重要,到底告诉我们什么信息?相信每一位做检查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疑问。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血常规检查的意义。

一、白细胞计数(WBC)

白细胞,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白细胞升高不一定是坏事儿,降低也不一定是好事儿,一切需刚刚好!

临床意义:

1、白细胞升高:见于急性感染,尿毒症,严重烧伤,急性出血,组织损伤,大手术后,白血病等。

2、白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及副伤寒,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脾功能亢进,X线,放射性核素照射,使用某些抗癌药物等。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的五员大将)

白细胞依据形态、功能和来源而分为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三类。仅以白细胞计数判定临床意义有一定局限性,应结合白细胞分类计数分析病情,较为确切。

临床意义:

1、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性和化脓性感染,中毒,恶性肿瘤、急性大出血。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麻疹、流感等传染病;化疗、放疗等。

2、嗜酸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皮肤病、寄生虫病、某些血液病,射线照射后等。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应用糖皮质激素等。

3、嗜碱粒细胞: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碱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脾切除术后等。

4、淋巴细胞:增多见于某些传染病(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淋巴瘤等)。减少见于多种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免疫缺陷病等。

5、单核细胞:增多见于结核病、伤寒,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单核细胞白血病、黑热病及传染病的恢复期等。

二、红细胞计数(RBC)

红细胞计数,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对于提示累及红细胞系统的疾病有重要意义。

临床意义:

1、红细胞增多:多见于心脏病,肺气肿及心力衰竭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严重脱水,大面积烧伤; 高山居民,新生儿可见生理性增高。

2、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失血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感染,肾病,肝病,胃切除术后,出血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白血病;各种原因引起的大量失血(如产后,手术后),重症寄生虫病等; 老年人骨髓造血功能下降。

四、血红蛋白浓度(Hb)

血红蛋白又称血色素,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能与氧结合,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基本和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相似,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

五、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可保护毛细血管的完整性,有效的血小板质量和数量在正常止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临床意义:

1、健康人的血小板数比较稳定,在一日之间没有大的变动,亦无性别与年龄明显差别,有些妇女血小板可呈周期性(月经期)轻度下降。

2、血小板减少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

3、血小板增多主要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如果感染严重医生常常还会加上另一个感染指标的检测CRP

六、C反应蛋白(CRP)

C反应蛋白(CRP)是指在机体受到感染或组织损伤时血浆中一些急剧上升的蛋白质(急性蛋白),在机体的天然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

临床意义

 CRP是一组急性反应期蛋白中重要的一种。在各种急慢性感染、组织损伤、恶性肿瘤、手术创伤、放射性损伤等,病后数小时迅速升高,病变消退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且不受放疗、化疗、皮质激素治疗影响。

血常规的检验项目还有很多,我们仅仅只对临床常用到的项目做了简单介绍,你一定很惊讶做个血常规竟然能查出这么多项目?

其实血常规只是检验科众多项目里的冰山一角,医生会根据病情开具检查项目,综合判断,合理用药,才能更有效地有效地治疗疾病。

(杞县中医院检验科 郭占荣)

责任编辑:星星  一校:曲星  二校:徐琳琳 贾佳丽  三校:杨小玉  一审:赵曦  二审:梁如意  终审:郜静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