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您了解机械通气的原理和护理要点
2023-5-21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机械通气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呼吸内科护理领域的重要技术,它可以提供支持和辅助患者的呼吸功能。在机械通气过程中,护理人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需要了解机械通气的原理和护理要点,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本文将介绍机械通气的原理,并提供几个关键的护理要点。
一、机械通气的原理:
机械通气通过将氧气输送到患者的呼吸道,并提供正压以推动空气进入肺部。以下是机械通气的主要原理:
1.呼吸机选择和设置: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呼吸机,并根据医嘱设置合适的通气参数,如潮气量、呼吸频率和吸呼比。
2.气道管理:确保气道通畅,通过气管插管或面罩进行气道管理,并定期检查气囊气道的封闭和固定。
3.通气模式:选择适当的通气模式,如控制通气、辅助控制通气或压力支持通气,以满足患者的呼吸需求。
4.呼气末正压(PEEP):根据需要设置适当的呼气末正压,以改善肺泡的充气和氧合。
二、机械通气的护理要点:
1.监测患者状况:
生命体征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和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以及监测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这些数据提供了患者的呼吸状态和氧合情况的重要信息。
机械通气参数监测:定期检查和记录机械通气参数,包括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和呼气末正压(PEEP)。这些参数反映了机械通气的效果和患者的响应。
2.定期评估气道:
气道管理:确保气道通畅是机械通气护理的关键。对于气管插管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气管插管是否牢固,气囊是否正常充气,固定带是否松动。同时,还需要定期清洁口腔和气道分泌物,以减少气道感染和阻塞的风险。
气道湿化和吸痰: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往往干燥,护理人员需要提供适当的气道湿化,通过加湿器或湿化瓶等方式,以减少气道黏液的黏稠度。此外,定期吸痰是必要的,以清除气道分泌物,维持气道通畅。
3.调整通气参数:
根据患者的响应和病情变化,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评估和调整机械通气参数,以满足患者的通气和氧合需求。这包括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和PEEP等参数。通过监测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和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护理人员可以判断通气是否充分,氧合是否满足患者的需求,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4.预防并发症:
气管损伤预防:定期更换气管插管是预防气管损伤的重要措施。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气管插管的位置和固定情况,并观察是否存在气管损伤的征象,如血痰或声音嘶哑。
压力伤害预防:机械通气患者易发生压疮和肺不张等并发症。护理人员需要定期翻身和体位调整,以减少压力点,预防压疮的发生。同时,通过定期进行肺膨胀操作或使用呼气末正压(PEEP)等手段,预防肺不张的发生。
气道感染预防:护理人员需要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呼吸回路和湿化器,以减少气道感染的风险。
5.与患者和家属沟通:
机械通气是一项对患者和家属来说具有挑战性的护理过程。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和家属建立有效的沟通,解释机械通气的过程、预期效果和可能的并发症,以减少焦虑和提供支持。同时,护理人员还应提供呼吸康复的教育,包括自主呼吸锻炼和纠正不良的呼吸习惯等。
总之,机械通气的护理要点涉及监测患者状况、评估和调整通气参数、定期评估和管理气道、预防并发症以及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机械通气参数,提供有效的气道管理和呼吸支持,同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与患者和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和教育。这些护理要点的有效实施将确保机械通气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五科主管护师 马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