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风湿关节炎诊治的常见误区
2023-5-18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l风湿、类风湿,傻傻分不清楚
风湿病的定义广泛,指各种病因引起的影响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的一大类疾病,以上述部位的红肿热痛、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有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在内的数百种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特指以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最终可能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所以关节肿痛并不是类风湿的专利,也有可能是老年退行性变或其他全身风湿病的局部表现,不搞清楚病因,就听药物广告里宣传“主治风湿、类风湿”,胡子眉毛一把抓,小心过度治疗和耽误病情。
l类风湿因子阳性,就是类风湿吗?
先说结论,类风湿因子阳性≠得了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因子正常≠没有类风湿。
即使是健康人群约有5%会检出类风湿因子,但多是轻度升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阳性率也逐渐增加。风湿病中类风湿因子阳性率最高的其实是干燥综合征,其他风湿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血管炎中也往往能检测出类风湿因子。还有一些非风湿病如丙肝、结核,甚至部分恶性肿瘤也有可能检出类风湿因子。所以类风湿因子阳性≠得了类风湿关节炎。对无症状的健康人群盲目展开类风湿因子筛查,是没有必要的,还会增加对疾病的焦虑。
另一方面,在确诊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中,类风湿因子的检出率只有70%左右,所以类风湿因子正常≠没有类风湿。对于有关节肿痛、晨僵,特别是对称性多关节受累的患者,应该早期至风湿免疫专科诊治,避免关节畸形和残疾的发生。
l是药三分毒,关节不疼药就不吃了
类风湿关节炎作为慢性疾病,尚不存在完全治愈的方法,因此长期服药是必要的。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药物分为“改善症状”和“改善病情”两大类。前者以非甾体抗炎药和激素为主。二者都可以快速消肿止痛,特别是激素往往起到神奇的效果,但他们属于“治标不治本”的药物,疗效虽快,但不良反应众多,尤其是激素,对老年人血糖、血压都不友好,长期甚至有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的风险。也是因此患者往往认为是药三分毒,关节疼药就不吃了,那就耽误了病情。
“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才是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根本,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生物制剂以及小分子靶向药等,可延缓病情进展,预防关节残疾。但这类药物通常需要1-3个月起效,所以需要非甾体抗炎药和激素需遵循“小剂量、短疗程”的原则,见好就收,而“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才是长期控制类风湿关节炎病情稳定的定海神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 王晓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