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做完麻醉后,这六个问题不得不防

2023-5-5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0

麻醉是手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绝大多数手术离不开麻醉,但麻醉是有麻醉风险的。全身麻醉的风险主要包括药物过敏导致严重过敏性休克,反流误吸导致呼吸道梗阻、吸入性肺炎或肺部感染,支气管痉挛导致通气不足、缺氧及患者术中出现病情变化引起严重高血压、低血压等心脑血管意外。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在麻醉和手术过程中比年轻人更加容易出现原发疾病的恶化。

那么,老年人做完麻醉后,需要防范哪些问题呢?

一、预防术中低体温

术中低体温可导致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的发生率增加,伤口愈合延迟,围术期出血量显著增加,心血管事件增加,术后患者苏醒延迟,远期肿瘤复发率升高等风险。老年患者由于体温调节功能严重减退,术中极易发生低体温,因此,老年人做完麻醉后应加强术中体温监测,并通过保温毯、热风机、液体加温仪等设备,维持术中的最低体温不低于36℃。

二、预防麻醉过度镇静

过度镇静可能导致的潜在风险有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苏醒期延迟,术后襜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甚至远期死亡率升高等。由于老年患者脑功能减退、肝肾功能减退导致药物代谢功能降低,这些综合因素使得老年患者术中对镇静镇痛药物的敏感性显著增高,因此加强麻醉镇静深度监测,对于避免患者过度镇静以及麻醉过浅所致的术中知晓至关重要。

三、预防肌松药物过度使用

老年患者由于肝肾功能减退,围术期极易发生肌松药物过度使用,而导致患者因肌松药物残余效应,进而引起苏醒期延迟。因此,老年患者在麻醉后,一定要加强术中肌松监测以及量化肌松监测技术的实施,在提供有效术中外科肌松的条件下,避免肌松药物的过度使用。

四、预防深静脉血栓

高龄患者手术麻醉期间,需要特别注意预防深静脉血栓问题。血流缓慢、静脉内膜损伤及血液高凝状态是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手术中,脊髓或全身麻醉,可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血流减慢;麻醉时静脉壁平滑肌松弛,使内皮细胞受牵拉而胶质暴露;术中由于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肉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等,均可使血流缓慢,从而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又加上老年人多合并糖尿病、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静脉曲张、有静脉血栓形成史及血凝异常疾病,更增加了围手术期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因此更应防范。

五、预防呼吸道梗阻

老年人易发生术后谵妄,认知功能障碍的概率会大大增加,而且高龄患者的啮合关节活动障碍和颈椎僵硬者很多,所以他的牙齿松动脱落得也比较多,牙槽骨都是危险的,所以需严格监测气道异物,以免发生呼吸道梗阻。此外,对高血压、冠心病及肥胖老年患者,要特别注意体位的变化和术毕搬动时血压的波动,尤其是全麻患者注意呼吸道通畅,因老年口腔咽喉部软组织松弛,舌根易后坠,以防呼吸道梗阻。

六、预防术后肺部感染

老年人的呼吸系统免疫力和抵抗力均较差,容易在腹部手术、胸腔手术及其他一些大手术后合并肺部感染,出现发热、咳嗽、咯痰、胸闷、气急等症状,痰液大多黏稠,呈黄色或黄绿色,难以咳出。咳嗽、咯痰不仅对伤口的愈合产生不利影响,而且粘稠的痰液还有可能引起支气管阻塞,导致肺不张,加重肺气肿,甚至因痰液淤塞喉部而造成窒息,引起患者生命危险。所以,老年人术后要高度警惕肺部感染。

(中牟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吴弱弱)

责任编辑:安笑妍  一校:曲星  二校:徐琳琳 贾佳丽  三校:杨小玉  一审:赵曦  二审:梁如意  终审:郜静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