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基底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与诊断方法
2023-4-3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椎基底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椎基底动脉综合征(Vertebrobasilar Syndrome,VBS)是指由于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引起的临床症状群。该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头痛:椎基底动脉综合征的头痛通常为枕部、颈部或全头部疼痛,多为钝痛、酸痛或胀痛,有时可表现为剧烈的刺痛或撕裂样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轻度至重度。
2、眩晕:眩晕是椎基底动脉综合征的典型症状之一,表现为患者自觉自身或周围环境旋转、摇晃,严重时可导致失衡、跌倒。眩晕可持续数秒至数分钟,有时可反复发作。
3、视觉障碍:椎基底动脉综合征可导致视力模糊、眼前发黑、视野缺损等视觉障碍,尤其在头部运动或改变体位时加重。部分患者可出现双眼同向性偏盲或失明。
4、神经功能障碍:包括面部、肢体麻木、无力、刺痛感等。这些症状多见于单侧或双侧肢体,可伴有肌肉震颤、共济失调等。
5、认知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可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等认知功能障碍。严重时可表现为意识模糊、昏迷。
6、耳鸣:椎基底动脉综合征可导致耳鸣,多为持续性或间歇性低频耳鸣,有时可伴有听力下降。
7、恶心、呕吐: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影响到的脑干部分,可导致恶心、呕吐等症状。
8、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包括心慌、出汗、面色苍白、血压波动等。
椎基底动脉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样,不同患者的症状和严重程度可能有所不同。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如颈椎动脉超声、头颅MRI、CT等)以及脑血管功能检查。确诊后,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遵循医生建议,积极配合,以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椎基底动脉综合征的诊断方法
1、病史询问:详细询问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头痛、眩晕、视觉障碍、神经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耳鸣、恶心、呕吐、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程。
2、体格检查: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尤其注意神经系统、眼耳鼻喉科、心血管系统等方面的检查,以寻找可能的阳性体征。
3、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椎基底动脉综合征诊断的关键。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
- 颈椎动脉超声:检查颈椎动脉的狭窄、闭塞等异常情况,评估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流状况。
- 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观察脑干、小脑、枕叶等区域的组织形态和血流灌注情况,发现可能的血管狭窄或闭塞病灶。
- 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某些情况下,如患者对MRI造影剂过敏或无法配合MRI检查时,可选择CT血管成像(CTA)来评估血管状况。
4、脑血管功能检查:包括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磁共振血管成像(MRA)、CTA等,用于检测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流速度、血管狭窄程度等。
5、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如血液检查、脑脊液检查等,有助于排除其他疾病,为诊断提供辅助依据。
6、电生理检查:如脑电图(EEG)、肌电图(EMG)等,有助于评估神经系统功能,发现可能的异常情况。
7、功能性检查: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推荐进行功能性检查,如心脏超声、心电图(ECG)等,以评估心脏功能和排除心脏疾病导致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8、神经心理学评估:对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医生可能会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以评估其记忆、注意力、执行功能等认知领域的状况。
9、专家会诊:在诊断过程中,如果病情复杂或者存在疑问,医生可能会邀请其他专科(如神经外科、心血管科、耳鼻喉科等)的专家进行会诊,以获得更全面的评估和建议。
10、随访观察:在初步诊断后,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一段时间的随访观察,以评估症状的变化和治疗效果。
综合以上检查结果,医生可以对椎基底动脉综合征进行诊断。需要注意的是,椎基底动脉综合征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排除其他类似症状的疾病,如梅尼埃病、位置性眩晕等。在诊断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确保诊断的准确性。一经确诊,患者应根据病因接受相应的治疗,以改善症状和预防并发症。
(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白龙乡卫生院内科 苟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