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解读血常规报告的贫血情况
2023-4-5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在我们平时的静脉采血工作中,采集到的血样经常会出现以下情况:有的血样肉眼呈现鲜红色;有的血样离心处理后,血清呈现淡红色,这些现象其实都有可能是在提示我们,血样所代表的患者存在贫血的可能。
正常情况下,静脉血的颜色是深红色,血清约占全血的50%~55%。很多人觉得颜色深了可能代表身体出现了问题。而事实上,静脉釆血时血样的颜色浅了反而有可能是贫血导致的。
一、贫血在各个系统中的临床表现如下:
神经系统:头痛、耳鸣、眼花、注意力不集中、记忆下降、肢端麻木
皮肤黏膜:苍白、粗糙,黄染
呼吸系统:活动后气急
循环系统:活动后心悸,贫血性心脏病
消化系统:消化不良、舌炎、吞咽异物感
泌尿系统:蛋白尿、少尿、尿色加深
内分泌系统:激素分泌异常
生殖系统:生育力下降
免疫系统:免疫功能低下
血液系统:头晕、乏力
如果系统出现了这些症状,提示可能发生了贫血。
二、那么如何确定这样的症状是贫血导致的呢?我们可以查哪些项目,看哪些指标呢?
血细胞分析,也就是常说的“血常规”,血常规的结果会告诉我们答案。具体到血常规五分类的24项检测中看是否贫血,还是要综合的看多项检测指标和具体症状研判。
1.首先要看红细胞的数量(即红细胞计数RBC),如果红细胞的数量明显低于参考范围值,说明患者可能存在贫血的情况。
2.第二项指标红细胞压积(HCT),也就是看红细胞的容积占血液容积的百分比。如果红细胞压积降低,也可能存在贫血的情况。
3.血常规的24项检测中判断贫血最主要的指标就是看血红蛋白浓度(HGB),临床上是否贫血是以HGB是否低于参考范围而定。根据具体数值还可以辅助判定贫血的严重情况即判断是几级贫血。
三、如何判断贫血的类型?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贫血呢,是否可以分清楚类型?
此时我们就要看红细胞的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以及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一起研究判断。
这三项指标是对红细胞的形态进行的一种观察。通过这三项指标,能够对贫血的类型做出明确的判断。
四、贫血的危害及预防
有不少人认为贫血没什么大不了的。其实不然,长期贫血可以引起多系统症状,最突出的有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头痛、耳鸣、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皮肤粘膜苍白、缺少光泽也可能是贫血引起的。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缺铁性贫血,要知道婴儿、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由于生长发育需要,铁需求量是增加的。
当此时发生铁摄入不足,这些人群便是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常见人群,我们就需要提前针对性进行预防,或在初期通过症状感受和体检发现确定后,及时对症治疗。在日常生活中也可适当增加一些含铁量丰富的食物,如:猪肝、鸡肝、羊肉、牛肉、鸡蛋、菠菜等。但如果缺铁情况严重,单纯靠饮食调理达不到比较好的效果,就需要遵循医嘱补充铁剂进行治疗。
总之,当知道自己确诊贫血时,要积极配合医生寻找原因,很多疾病都会导致贫血的发生,查出贫血的病因再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才能从根本上纠正贫血。
(郑州二砂医院检验科 李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