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术室护理中如何做好压疮护理
2023-4-2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压疮是手术室护理中重点防范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是因压力、摩擦力、剪切力等所致,发生于皮肤、肌肉及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并多见于骨隆突处。手术室压疮多发于术后1-3d,在术后几小时至一周内均可出现,这类压疮的发生部位主要与手术体位相关,且压疮严重程度也会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故做好手术室护理中的压疮护理十分关键。对此,笔者主要就压疮发生机制入手,分析手术室护理中的压疮护理措施。
1 压疮发生机制
压疮的发生主要受压力、外在因素、内在因素等三方面因素影响:(1)压力:压力的持续时间与强度是压疮形成的关键,并取决于患者皮肤及支持结构的压力耐受情况;(2)外在因素:外因主要涉及摩擦情况、剪切力情况及潮湿环境等;(3)内在因素:内因则为患者自身因素,包含营养不良、体重、高龄、活动减少、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而且摩擦力、剪切力、压力在作用于不同部位的情况下可产生不同类型的损伤,其共同作用才会导致压疮形成。
从手术室压疮发生的相关因素来看,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手术体位:某一部位长时间受压所致;(2)手术时间:手术时间在4h以上,即持续性受压;(3)手术患者自身因素(即内因);(4)麻醉:麻醉用药可导致植物神经系统受抑制,进而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而血压降低可促使组织灌注减少,增加压疮发生风险。
2 压疮护理
(1)结合手术需要体位做好体位护理。①平卧位:重点保护枕部、足跟处及骶尾部。在摆放中,需避免头部过伸/过屈;手臂处被单需保持平整,不可形成皱褶;将患者双腿分开,避免单极电刀时引发烧伤;对重点保护部位进行保护性处理,如垫软垫、贴防压疮帖等。②俯卧位:重点保护前额、膝关节、髂前上棘、眼睛、足尖、鼻尖等。在摆放中,需重点保护眼睛,避免损伤角膜;于腋下垫软垫或水袋,预防压迫腋神经;双上肢摆放在头部上方并妥善固定;软垫或水袋保护膝部及足背部,约束带避免对腋窝部进行压迫;对重点保护部位进行保护性处理。③侧卧位:重点保护肩部、耳廓、眼睛、肘部外侧、膝关节外侧、女性乳房、足尖等。在摆放中,需于头部垫薄垫,保持颈椎、身体轴线一致;腋下处理同上;双腿间放泡沫垫,充分分开两腿;胸侧卧位时,弯曲上腿、伸直下腿。④截石位:重点保护枕部、腋窝、双侧肩胛部、骶尾部。在摆放中,合理调节腿架高度;腿架上加软垫,避免压迫腋窝;双手自然置于身体两侧;对重点保护部位进行保护性处理。
(2)分散压力,使手术压力再分布。借助用具分布支撑表面压力,减少接触面组织压力,预防压疮。①合理使用体位垫:在使用中合理选择泡沫垫、水袋等对患者受压部位进行重点保护;扩大受压面积,降低局部压强;②合理使用体位用具:合理进行防压疮产品选择,如湿性敷贴等进行受压处防护;③适当进行体位调整:若手术时间过长,在术中可征得主刀医生同意,对手术床角度进行适当调整。
(3)改善外在因素。以合理的措施减轻摩擦、剪切力及潮湿环境。①降低剪切力:多发于坐位、半坐位,故需避免患者机体同一部位长时间受不同方向作用力影响;②降低摩擦力:床单保持平整,不可有杂物;体位调整及患者移动过程中不可大力拖拽;③减少潮湿环境:借助无菌套、切口贴等维持术区干燥;保持床单干燥。
(4)改善内因及其他相关因素。术前积极采取措施,改善患者血液循环,防范压疮形成。①术前宣教:加强术前访视及宣教,指导患者戒烟,并纠正其营养不良、血清蛋白低等情况;②积极改善血液循环:术前建立静脉通道,结合手术需求及时进行容量补充;及时告知手术医生术中出血量,必要下予以输血支持;③做好保暖护理:术前调节手术室温度在22-26摄氏度之间,并对术中冲洗液、输液、输血进行适当加温,复温后使用。
总的来说,压疮是常见手术并发症之一,其一旦发生不仅会加重患者身心不适感,也会对患者机体健康造成较大损伤,故在手术护理中需科学开展压疮护理,积极预防压疮发生。
